成长需要挫折事例

如题所述

1、高士其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

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

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2、张海迪的故事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3、安徒生

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错字连篇”、 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4、贝多芬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5、孔子

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

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

《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成为名人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