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的小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文字/文歌

摄影 / 孙 宾

编辑/郭智文

一条小河鳞光泛,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堤旁住,

听惯了公社的哨子

看惯了田园的菜花,

这个美丽的家乡,

是我生活的地方。

在这肥胰的土地上,

到处都是明媚的春光。

      老家的一位原书记孙宾,发来了几张图片。 细细品味,方知是我家乡七乡河的几张照片。

      这条河是条古老而又年轻的小河,

      这条河是家乡父老深爱的母亲河,

      这条河,也象母亲的乳汁哺育了我,滋润了我,同时也成长了我。不禁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家乡那块炽热的土地……

  七乡河,古名刀枪河。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便民河。因源于江宁区汤山、孔山诸山。旧时因流经汤山、骆墅、孟塘、孟北、龙泉、东阳、三阳七个乡,后蛐蜒通入长江,故得名。每个时期的河名,在鳞波中都流淌着那时期的历史故事。

      1972年,三阳乡(后便民河公社)政府与原摄山公社区划合并,针对高河床窄河面的现状,煎熬着年年不是旱灾就是涝灾的痛楚。1974年冬季,英明的新摄山乡党委和政府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组织全乡数万名村民,挑灯夜战,釆用人工肩挑人抬传统方式,奇迹般的拓宽河床数月峻工直通长江,当年就安全渡汛。

      该河全长36余公里,流域面积316平方公里。流域内的泄洪丶灌溉丶生活均靠七乡河。原党委书记唐风山的名字一直铭刻在摄山人民的心中;不畏艰险、勤劳团结的摄山精神就此永远载入摄山史册……

      七乡河,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历史典故,流传抗击倭寇的历史佳话……

      七乡河很古以前,其名应叫刀枪河。它的历史得名该从宋朝说起。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共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宋太祖为了避免中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剥夺武将兵权,至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治世。   

  由于金国(金兀术)对中原的侵略,之后北宋的两位皇帝被俘虏到金国,北宋灭亡。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在众人的拥簇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史称宋高宗。建立了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共9帝。

      南宋王朝极其懦弱,偏安一隅。从赵构开始,一朝皇帝全无作为,加之奸臣当道,无意收回江山抗击金兵的愿望,堪称最软弱的王朝。       

      赵构继位后,釆用与金国进行和议的政策,虽与金国签定过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和约,只可惜金国侵略的野心一刻未罢休,对中原仍虎视耽耽。后来金兀术还是挥军继续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并乘船从杭卅湾出海避难……

      在爱国宋将韩世忠与岳飞二部率精兵,利用黄天荡(今八卦洲)江中独天优势力挫十万金兵。金国在南京黄天荡失败后,蒙古凶奴建立了元国,又迅速进攻南宋,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今杭州),南宋灭亡。

      刀枪河怎么得名,我们不得不再叙一下黄天荡之战:

      公元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兀术兵分二路南下渡江,迅速占领了建康,接着连破临安、越州、明州。宋高宗赵构从杭州湾一直逃到海上,免招金兵俘虏。1130年,杀向杭州应天府后的金兀术,又一踏平川途经镇江时,却复遭南宋名将韩世忠的水军伏击,大败后一路逃窜。只好取道退回建康,又遭屯兵在牛首山到韩府山一带筑垒的岳飞伏兵,大战金兀术。逼使金兀术向天堑长江靠扰,以求驻扎在江北的金军分部派船接应。

      落慌的金兀术一路残军逃窜到江宁汤山,陆路遭岳飞穷追猛打。当下只能釆用奸细利用长江天堑,设法另辟滩涂水路一径突至长江的建议。鉴于当时无一工具的特殊时期,只能出动大军,用刀枪沿低洼地开渠18公里。经过大军的昼夜挖掘,终于挑出一条小河,直通当今南京市东北角的西花便民河长江入口,妄图渡过长江进入现今的八卦洲,再渡江与江对岸金军会师。

 

      八卦洲是长江中心的夹江小岛,形似八卦图,全洲面积达约36平方公里。 金兀术按此计策即率大军顺着小河自汤山曲径向北,后艰难到达江口,企图渡过长江登陆八卦洲芦苇滩涂地。谁知,没等金兀术此路残部的喘气机会,埋伏在水路的韩世忠水师军一轰而上,加上岳飞追击军围堵,金兀术惨军一举歼灭……

      就这样,于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全军葬身于此,刀枪河因此而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刀枪河又改名为便民河,1974年河道拓宽后更名为七乡河。

  这里,让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夏日里,光着屁股,脸蛋背心黝黑里隐约发光;赤着脚巴,踩着滚烫的泥地嘴角微微打颤。那时的七乡河,河面很窄,是我们游泳的好地方。小伙伴们凑一凑就齐了,跳下河,扎个猛,喜爱水性竞赛,一口气就扎到了对岸,谁的速度最快是关键。

      咱这些小皮孩玩法可多了,总是"土法上码",河堤丶河床丶河水,就是我们"施展才华"的阵地。河里挖点泥中间挖个洞,掼个泥炮;自制一个铁环,看谁推的远;卷上几个烟纸角,拍翻输赢;挖上几个土坑,设下陷井,看人掉入陷阱可是个最开心的事儿;牛皮筋铁丝地雷引爆的灰尘谁又会最多;树叶包起尘土扔向河对岸,好一番风景;木枪丶红樱枪扮演儿童团栩栩如生;累了,大家休息,去他人的地里"偷"点黄瓜丶摘点番茄丶倒上水,大家干上几碗,学个山匪共拜山代王,妆个"桃园三结弟"。要说最最厉害的还算得上是在河里踩螃蠏捉泥鳅了,更是咱们的绝技,一旦小泥洞里掏出条蛇,那就可惨了。一个署假后,我们的小手,癞的简直象个黄牛皮。

      夜幂降临,七乡河埂上,是我们童时纳凉的好去处。卷上竹席,洒上水,取来晒干的蒲草花,点上火,熏走蚊,几个伙伴卷缩在一起,睡梦中还拍打蚊虫仍愉快到达黎明……

      冬季里,小河干涸,我们的最爱就是跨过"雅鲁江"与对岸"敌人"交战;踢毡子丶丢手帕丶捉羊尾足让人快乐难忘……

  少年时代,顽皮却揺身一变,变得学习勤奋,分担家务积极的孩子了,父母好生喜欢。我感觉到,童年顽皮越厉害的人,学习反而愈加刻苦。

      学校离家足有六里路,七乡河埂是我出家门上学的必经之路。那背景下的农村,有钱买自行车还得需要工业券。我每天不得不靠二条腿上学。幸运的是,上学还有条象七乡河的大道,虽晴天一身灰丶雨天一身泥,但也不难走,比起其他同学家的行程倒也好了十分……

      七乡河两岸资源丰富,野菜丶野果丶养身植物丶烧火柴还真的不少。小伙伴们团结友爱,放学时总是相互等待结伴同行;首先来到河边,我们边走边寻觅打柴禾与割猪草的地方,放学回家准是满载而归。可惜的是一年过去,连堤上的巴根草皮都削的干干净净,烧禾丶绿肥都从这里完成。

    风景这边独好,也是一个农村孩子难得的好去处。对于住在堤旁的我来说,简直是得天独厚;它就是我们唯一学习与画画的好地方;一有时间我总是坐在堤边的树荫下读书朗诵;一有时间,总是躺在较干净的草皮上,吸吮着野花的香气,或闭上眼憧憬着未来;一有时间,总是模仿大人用自制的竹笛呜哇一阵。那时真的想当一名警察丶军官丶画家……

  七乡河,在长江入口为长江支流。它造福了一方水土,但也给当地人民带来过水患之灾。解放前,这条河洪峰吞噬了很多百姓的生命财产;解放后,每年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954年丶1964年丶1972年特大洪水泛滥时,政府千方百计力保一方平安。原83454部队王金虎在72年抢险救灾中,为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牺牲。1974年冬季,政府下大决心,举全乡之力,抢时间争速度保质量,规划组织全乡群众昼夜奋战,抢在当年洪水来临之前,顺利完成了七乡河拓河任务,百姓因此受益。1997年对河道进行了清淤处理,釆取降低河床丶扩大洪水的存量丶增加流速的方式,确保了1998年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的安全渡汛……

      1999年,区划后的栖霞街道(摄山乡与栖霞镇合并),抓住长江流域防吸血虫病综合防治的契机,完成了七乡河内堤混凝土白色化浇筑防护工程。当时的笔者与摄影人,曾带领着广大群众投身到这项伟大工程,为人民做了点事;现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内心颇感自豪。   

      2002年至今,逐年对七乡河两岸绿化环境及水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地区投资环境得到明显增强……

  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在七乡河的两岸开花结果。沿河36公里的七乡河两岸,高楼耸立,交通便捷,社会繁荣,人们安居乐业,南京市副中心已在这儿形成,拥有一片春意盎然的新景象。仙林大学城丶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丶红枫科技园丶栖霞山风景名胜区丶华侨城欢乐谷丶龙潭港丶华能电厂丶熊猫液晶谷等,已由七乡河穿境而过。几年来,各级政府己加大开发与建设力度,基本形成了四区:科教区丶住宅区丶工业区丶墓葬区;对辖区内的山川丶河流丶街区加大了整治力度;提高了人文景观与绿化覆盖率;生态旅游良性发展;七乡河流域已步入社会文明丶环境优美丶经济发展的快速轨道。

  弹指挥间,古老的七乡河,今天更焕发了新机。我不禁要高度发音: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千好万好,还是祖国好;千好万好,更是共产党领导的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