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清明节,寒食节何时并为一体

如题所述

清明节与寒食节在唐朝中期开始合并成一体。

上巳节是独立的,也称为女儿节,是古代女子举行成人典礼的重要日子。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在偶尔的年份农历期间会与清明节重叠。

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后来逐渐与清明节合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4

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宋朝以后,上巳风俗在北方地区销声匿迹,上巳节的习俗传统开始融合到清明节中。

一、节日日期:

清明节是公历每年4月5号前后,由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所以按照必须太阳历来确定日期,清明是“春分”节气后第15日。

寒食则是夏历“冬至”后第105日(别称“一百五”),“冬至”也是按照太阳历来确定的,所以“寒食”一般是在清明节前一日。

上巳节则是按照阴历而定在每年三月初三,所有又俗称为“三月三”。

二、节日起源:

三个节日都是古老的节日,都可追溯到春秋之前。

1、上巳节

上巳节在魏晋之前原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所以称为“上巳”,魏晋以后,上巳节才改在三月初三。

早在商周时期,三月正是季节交替时候,人易患病,所以才有“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大意是到水边洗涤、晒晒太阳以消除疾病,因此形成“上巳节”,后来又逐渐增加了踏青、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

2、寒食节

寒食节源自远古的改火旧习,初春时气候干燥,易发火灾,所以上一年留存的火种必须全部熄灭,然后改火,禁火期间无熟食,只能以冷食度日,此谓“寒食”。不过寒食节真正确定为节日,据说是在春秋时代,当时晋文公为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而设立“寒食”。

古代寒食节有扫墓祭祖、禁烟、寒食、植树、插柳、踏青、秋千、蹴鞠、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习俗,这些习俗中很多都被融入现今的清明节中。

3、清明节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仲春与暮春之交,人们会祭拜直系祖先,后来又确定春祭日期在清明节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4-16
上巳节从来都是独立的,只是今年农历的凑巧罢了,就像国庆也会和中秋在同一天一样。上巳节也称为女儿节,是古代女子举行成人典礼的重要日子。清军入关后,实行剃发易服政策,压制文化,上巳节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在现今提倡文化复兴的时代,上巳节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寒食节与清明节在唐朝中期开始合并成一体。其实清明只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节气,并非节日,唐朝后才逐渐兴起清明节。而寒食节最早为拜火节,从远古便有,但是明朝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原因也和清军入关有关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1-12
上巳节从来都是独立的,只是今年农历的凑巧罢了,就像国庆也会和中秋在同一天一样。上巳节也称为女儿节,是古代女子举行成人典礼的重要日子。清军入关后,实行剃发易服政策,压制文化,上巳节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在现今提倡文化复兴的时代,上巳节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寒食节与清明节在唐朝中期开始合并成一体。其实清明只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节气,并非节日,唐朝后才逐渐兴起清明节。而寒食节最早为拜火节,从远古便有,但是明朝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原因也和清军入关有关系。
第4个回答  2018-04-07
关乎不好好读书就读于书屋呵护实话实说适合睡大觉解决各种各样海鸥会后悔的户籍和寒水哈哈哈哈哈哈就不会哈哈哈哈哈哈给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