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刘景文的大意?

如题所述

《赠刘景文》是苏轼的作品: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起句“荷尽已无擎雨盖”,平仄为“平仄仄平平仄仄”,是首字、三字不论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律句。第二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关键位置平仄为“平、仄、平”,符合相对规则,第三句“年、景、须”为“平、仄、平”,符合相粘规则,第四句“是、黄、绿”平仄为“仄、平、仄”,符合与第三句相对的规则。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四支”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是从标题和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来断,这更是一首勉励好友而且自勉的作品。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目之所及,残荷败菊,虽然一片荒凉,老枝却挺立寒霜,另有一些风度。

残荷叶败菊花残,只剩下了寒霜中挺立的老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前两句是具体描写秋末的气象,后两句则话锋一转。和大多数人看到秋冬就感觉萧瑟不一样,苏轼反而觉得,这样的季节才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因为这正是收获的季节,橙子黄了,橘子还未成熟,带有勃勃生机的绿色。

朋友,你要记住,这橙黄橘绿的日子,才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啊。

这是描写秋末冬初的景色,荷尽菊残,看似萧萧瑟瑟,却橙黄橘绿,另有一番风情。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为了鼓励有国士之才的刘景文。此人有才,却仕途不达,六十多岁了依旧潦倒。苏轼极为推崇他,两人成为知己。苏轼一边向上面举荐他,一边安慰、鼓励他,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

其时苏轼在杭州任上,也已经过了半百,正是年富力强,人生阅历积累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所以这里的“一年好景君须记”,其实暗中比喻自己和刘景文都走到了人生的金秋季节,阅历丰富,却又年富力强,正是“橙黄橘绿”最好的人生阶段。

苏轼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被流放海南,他一向旷达乐观,不因逆境而悲愁困苦,亦不以年老而颓唐消沉。他一生坎坷挫折,可谓多矣,却并没有被逆境吓倒,而是积极面对人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

苏轼的“橙黄橘绿”,不仅在生前,更在身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2
赠刘景文全诗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第2个回答  2021-09-12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词译文解析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3个回答  2021-09-12

全文的意思为: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2-07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