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嵩 千百度 详细解析赏析

如题所述

千百度》是许嵩2011年专辑《苏格拉没有底》中的一首中国风歌曲。 当中国风的歌被写滥,人们都在奇怪2010年之后为什么除了台湾的周杰伦,能把中国风写红唱红的就只剩许嵩了?这可不是用几个民乐器夹杂几个半文不白的句子就能红。周杰伦有方文山,而许嵩只有许嵩,如《清明雨上》、《半城烟沙》、《庐州月》等等口碑之作,全部出自许嵩笔下。典故的化用,创造新词汇的想象力,借古喻今的手法,传统戏曲技巧的融入——他自有他自己的一套。在《千百度》里,温婉内敛与开阔大格局兼容并蓄,这是许嵩独有的音乐气质,换个人唱就没有这个味了。其实纵观专辑里的每一首作品,都具备这种“非他莫属”的专属质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0
选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至于思想感情甚的……呃、按我的理解,应该是,他一直在等一个人、觅一个人,一个“对的人”。为此,他选择一匹瘦马、一袭寒衣,一个人浪迹江湖,可那人却“从不在灯火阑珊处”。
呃、拙见啦。喜欢V这首歌喔。
第2个回答  2011-04-10
关外(指山海关以外的地区)有一家旅店。那里人烟稀少没有温暖的灯火,客人怎会入眠?寒气传入衣袖间,谁能为我添几件衣服?凌晨三四点下起了雪,而风却不退减,吹刮了一夜。只是可怜窗外的瘦马(出自“古道西风瘦马”表达抑郁惆怅之情)没有好好歇息。我忧愁地入梦,好像在梦中度过了几个月又好像是一直清醒着几个年。往事哀伤绮丽,那情意变得浅淡。鹧鸪鸣叫时的凄清幽怨我能听得见,因为它们飞不回堂前(感慨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的变化)。旧对联的红纸黑字已经褪了色,谁来把它们揭去?我寻找你千百度(出自“众里寻他千百度”苦苦找寻。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从日出到日落,我在江湖中沉浮。我寻找你千百度,又过了一年,可你从来不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意是最后找到了所找之人。而歌词表明苦苦寻找的心爱之人依然没有找到)。

此语出自下面一首词
青玉案:元 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附上赏析: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玉壶:比喻月亮。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阑珊:零落。

【简析】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 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