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写作背景 及其意义

如题所述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沁园春·雪》表达的意义:

反映了中国革命曲折而豪迈的历史进程,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乐观的革命情怀。表达作者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的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气概的歌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信心。表达作者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对照: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7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①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兴之所至,吟诵成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接触。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9月2日,《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

  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又看望柳亚子。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10月7日,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得到毛泽东题赠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很快作出了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10月下旬,柳亚子将毛泽东的赠词和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尹(瘦石)画联展”上展出,并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大概是发表毛泽东的词作需经本人同意的缘故,《新华日报》于11月11日单独刊出了柳亚子的和词。但由于此前《沁园春·雪》已在诗画展上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已开始流传,因此,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便根据传抄稿把《沁园春·雪》以《毛词·沁园春》为题刊出。28日,重庆《大公报》又将毛泽东的赠词和柳亚子的和词一并发表。

  《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很大的轰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此前,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毛泽东不惜冒险亲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为人们所广泛称道。一阕《沁园春·雪》,又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