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如题所述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对民主的一种诉求,但其实质上是对王权的挑战,也就是说强大了的族权需要一次变革,这种变革并不是彻底的,反倒是一种倒退。

首先按照西方自己的说法,古希腊的文化是他们的根,那么古希腊的封建制度就是开始,这也符合历史的发展。古罗马的封建王朝制度就是一种进步,但进入中世纪以后,封建王朝制度开始衰败,主要问题是族权势力没有被根本性的改变,所以自然王朝制度就难以为继,最终的结果就自然是从封建王朝退回到封建制度。

从根本上看西方的旧封建制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封建制度是不同的,旧封建制度更倾向于王权,而新封建制度更倾向于族权。但事实是旧封建和文艺复兴时的封建制度都以族权为核心。

当文艺复兴从文学界开始向下层和上层扩散的时候,对于中世纪王权的不满就开始发酵,另一方面贵族越来越强大的事实,都无比指向了王权。那自然就爆发了保王运动和倒王运动。保王与倒王运动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缺钱。

不管是热衷于保王的,还是热衷于倒王的,都需要钱,有了钱才有资本谈谁占据优势,恰好丝绸之路被堵上了,大航海时代开启了。

哥伦布他们来到了美洲,航海时代的开启使得国王们看到了一线生机,也就是重开侵略体系,只要侵略体系一恢复,那么自己的权力危机就能得到暂时的缓解。

自然的欧洲就又开始了对北美和南美的争抢,但侵略体系的特性决定了国王们只能延缓而不能终止贵族对王权的挑战。殖民活动的兴盛无形中加大了商业的力量,出现了资本主义思想。
那么资本主义是什么呢?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结了王权呢?

那就是封建时代的特点是族权和阶级,族权虽然受控于王权,但实质上,他们更热衷于控制王权,也就是早期的倒王与保王,双方争夺的焦点是谁控制谁,但并没有一种理论可以支撑起他们走向新的领域,又加上大航海时代的出现,他们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种弱化。

但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得族权找到了两个更为重要的理论支撑点,一个是资本控制权力的思想,一个是族权替代王权的思想。

首先资本是很容易与族权相互作用的,以资本方式控制族权替代了以封地权控制族权的思想,因为商业的发达使得以货币为核心的资本超过了以土地,物产为背景的封地权。因为资本更容易流通,更容易转化为实力。

简单说,你用钱可以直接购买到武器,而封地权需要以一种封地内产物进行交换的方式得到武器。那么钱就自然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可封地就变得更加麻烦。这样谁控制了资本就实质上控制了力量,而族权就自然从选择封地为重要依托,开始转变为选择资本为重要依托。
所以新势力就自然产生了资本势力,旧封地势力是由地主,领主,骑士等组成的封地势力,而新势力则可由任何拥有资本的势力组成,而地主,领主之间的阶级性限制了封地势力的特点,那就是内部矛盾深,相互并不信任。因为他们之间的核心焦点是谁占有封地权。资本势力则可以由任何势力组成,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占据封地权,而是占有资本,也就是说资本的收益更容易被划分,而封地权则更难划分。

其次族权思想替代了王权思想,因为焦点从封建时代的封地权转变为以资本为根本的族权来(资本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族权,因为当商团出现时,他们也就形成了一个族权势力),那么王权就显得十分无用,封地权一旦划分则难以转变和流动,这就产生了大量的不满,这是自然的,而资本则更容易划分,因为所有阶级都可以转变为大资本家,而大资本家则有可能转变为所有阶级。这就无形当中从以血统论为主的封地制度走向了以聪明智慧为主的资本论。也就是说,通过资本的形势,西方打开了封闭已久的阶级观念。

这也就是所谓民主的开始,文学化一点的说,就是民权替代了王权,但实质上是族权替代了王权。因为族权不再需要王权成为仲裁者,而转变为以控制资本的能力为根本,这就是资本族权的根本,如果说现代一点,就是寡头势力。

这种根本性的转变,让资本主义开始替代封建时代。

新文化运动之前的各类新思想出现的时候,或多或少对袁世凯抱有一些幻想,毕竟是袁世凯逼清帝退位的,所以新思想是学外国派占主流的时代,进行改革是当时主要意见。而且一些自我进步派的人也参与其中。

但随着袁世凯的称帝,世人有了一种被出卖了的感觉,也就是说新文化运动是一种对旧文化的否定更加激进的一种思想。

彻底的把旧文化比喻成了腐朽的落后的不可自我改变的文化,认为中国旧文化完蛋了,所以学外国派成了旁席。

纯自我否定派和新文化派成了主流,尤其是以北京为核心的文化圈开始出现批判旧文化的一批“大师”。这两派最代表的人物就是纯自我否定派的鲁迅和新文化派的陈独秀和李大钊。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自我改变就被一直忽略呢?

因为通常一个事物总有支持,中立,反对三种意见,而旧文化的一败再败让支持自我改变的人位置很尴尬,从清末的武器论派,到袁世凯时期的学外国派都希望成功的强大中国,但他们都失败了,清朝不断的战败和袁世凯出卖了学外国派都使得支持自我变化的人位置越来越尴尬。

比如辜鸿铭这个人,他的位置就极为尴尬,他是可以代表自我变化一派的人物,甚至当时对他的评价是极高的,但问题是他支持的自我变化被清朝的失败和袁世凯的出卖摧毁了。人们不仅再相信旧文化了。更不相信中国的自主变化了。

那么是不是说旧文化就一文不值了?

首先中国为什么不自信了,或者说中国人为什么不自信了,为什么认为旧文化一文不值了呢,是彻底的糟粕了呢?

因为我们被打败了,被西方列强打败了。

但问题是我们被打败了难道就会停止自我进步么?

袁世凯为什么称帝,因为袁世凯无法寻找到一个新的思想支撑自己,所以他要称帝。可把袁世凯的称帝就认定成了旧文化的错,以至于认定中国的自主变化是没有希望的,就忽视了中国本身自我进步的渴望,更忽视中国自我变化本来就一直在寻求突破旧文化的新思想,片面地认为中国的进步是外来文化的作用,而不是我们自己自主变化的结果。这就低估了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自我变化能力。

任何文化都有缺点,但是否因为我们一时不如外国,则永远不如外国?或者说我们本身就是不思进取,只会原地踏步的民族?

请记住这样一个真相和事实——中国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古文明。

其他古文明已经悉数瓦解,中国能走到民国没有被历史淘汰,本身就是中国一直以来自我进步的标志。那么为什么就认定,到了近代中国的文化就注定不会前进呢?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忽视了我们自己的意愿,我们想要进步的可能。

比如辜鸿铭给慈禧的贺寿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在北大一开嘴就是:“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但辜鸿铭再怎么做都没用了,因为他和他所代表的自我进步被出卖了,中国人从此开始不自信起来,甚至开始否定自己。

其中纯自我否定派最杰出的代表鲁迅对中国文化的否定就是极彻底的,纯自我否定派对中国的伤害极大,纯自我否定派最热衷的不是对新文化的建立,而是对旧文化的批判。尤其摧毁是他们最热衷的事情,以至于纯自我否定派出现以后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使得长期以来中国缺少自信。这就为以后的革命埋下了隐患。
但中国是不是还在进步?
当时的中国弥漫着一种失败情绪,人们对中国的失败痛心疾首,找不到方向。可唯有自强才能强大,“等”“靠”“要”都换不来强大,更换不来尊严。

在痛苦与挣扎中,终于迎来了希望,那就是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中国终于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中区别纯自我否定派的另一派开始发挥自己的力量,那就是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思想者的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