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0世纪初中国社会背景

如题所述

1、政治

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3、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初,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并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扩展资料

20世纪初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在进行革命宣传的同时,革命党人组织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

同盟会直接领导和发动的武装起义主要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1910年的广东新军起义,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光复会领导的有1907年的安庆起义。

岳王会领导的有1908年的安庆新军起义。这些起义的主要依靠力量,前期是会党,后期逐渐转向新军。由于会党存在缺乏政治觉悟和严格纪律的弱点,而新军却有一定文化水平,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其战斗力和组织程度较前者更强,所以这个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转变,以发生在1908年夏秋之交的安徽安庆新军起义为标志。这次起义虽然很快失败,但它打开了革命党人的眼界,看到清政府用来镇压革命的军事力量,经过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可以转化为反对清政府的力量。这是革命党人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进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