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与李白生平的关系

如题所述

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

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句点明点明了时节,是在杨花已经落尽子规声声哀啼的时节,听说好友你要路过五溪前去赴任。这里用了飘渺不定的杨花,和啼声哀婉凄切的子规,是对好友无辜被贬的不愤,符合当时的情况也就融情于景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把我的忧愁和思念都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它可以代替我陪伴你直到夜郎的最西边。这一句由写景转为抒情,其实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境,从前人的诗篇中也可以窥出端倪。

这句一共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说自己对好友王昌龄充满了思念,但又无人倾诉,只能把这份思念向明月诉说。第二是因为无论两人相隔多远,都能看到同一轮明月。第三是既然只有明月相同,所以也只能通过它来传递对朋友的思念,别无他法。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他赋予抽象的“愁心”以具体属性,让它随着明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也变成了一个可以看懂诗人心事的知音,它能帮自己把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给那不幸的好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昌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6
  王昌龄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20
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
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句点明点明了时节,是在杨花已经落尽子规声声哀啼的时节,听说好友你要路过五溪前去赴任。这里用了飘渺不定的杨花,和啼声哀婉凄切的子规,是对好友无辜被贬的不愤,符合当时的情况也就融情于景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把我的忧愁和思念都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它可以代替我陪伴你直到夜郎的最西边。这一句由写景转为抒情,其实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境,从前人的诗篇中也可以窥出端倪。
这句一共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说自己对好友王昌龄充满了思念,但又无人倾诉,只能把这份思念向明月诉说。第二是因为无论两人相隔多远,都能看到同一轮明月。第三是既然只有明月相同,所以也只能通过它来传递对朋友的思念,别无他法。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他赋予抽象的“愁心”以具体属性,让它随着明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也变成了一个可以看懂诗人心事的知音,它能帮自己把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给那不幸的好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09
李白生于701,流放与755年
写此诗为749年。
说李白流放途中获知王昌龄被贬,是胡说八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21

李白和王昌龄之间的友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起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