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非暴力沟通》都有什么感受

如题所述

作者本身也是一个极度敏锐又极度具有同理心的人。
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合适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但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在思考,它是否合适在互联网
环境下使用?我的结论是悲观的,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非暴力沟通比较难实现,或者说实现的成本较
高。
非暴力沟通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他人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需要建立与对方的联系。
非暴力沟通需要观察,而不是评价。
这意味着你想要获得非暴力沟通,你就需要在沟通的前期付出一定的「沟通代价」,这个代价就是你的沟
通路径会略微长一些。你需要「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而不是「做判断和评价」。
生活中和工作中的沟通,可能在「描述事实」和「表达感受」后不会结束,大家会进入正题,开始心平气
和地讨论实际问题。但是互联网上的沟通很可能在「描述事实」和「表达感受」时就中断了。


一名陌生人
通常和难耐心地听完另一名陌生人所说的一大段话。一名陌生人也很难向另一名陌生人共情。这与我们的
教育有关,与社会有关。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我们很少人经受过「爱的教育」和「爱的表达方式」。
下判断总是容易的,评价总是容易的。

很多互联网上的对话在表达完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后就已经结束了。
我们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完成表达,但是付出的成本一定要比现实生活中高许多。
因为互联网上,你很难让别人坐在那儿认真地、耐心地听你说完什么事情。
我自己有20年的上网经历、发表过超过200万字文章。我经
历过大大小小的网络舆论事件,我的文章下也有几十万条针对于我的文章或者个人的各种评论。在几年之
前,我会尝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负面评价者沟通,但是显而易见,非暴力沟通如此长的沟通路径早在
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虽然我收到的评价大多数都是正面评价,负面评论不超过5%,但我如今很少对评论
进行回复。
因为非暴力沟通,沟通成本有点儿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2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即“非暴力沟通”,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爱吴使人乐于互助。在一些地区这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在本书中“NVC”指非暴力沟通或者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告诉我们:使用暴力语言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内心的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语言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尽管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因此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语言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疗愈,同时时我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疗愈。
一、是什么蒙蔽了爱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
- 道德评判:他讲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和邪恶的。
- 进行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 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因此我们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 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二、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观察
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他提倡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三、非暴力沟通第二要素:感受

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的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然而,体会和表达并不容易。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并且示弱也有助于解决冲突。
- 区分感受和想法。
- 建立感受的词汇表。
四:非暴力沟通的三要素:需要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把需要看着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具体的行为。
听到不中听的四种选择
- 责备自己。
- 指责他人。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辩别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对大多数人,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 “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 “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生活的主人”―意识到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有完全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并且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五、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请求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
- 提出具体的请求,越具体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 明确谈话的目的。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 使人们相信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例如:
- 请求:帮我打开窗户好吗?
- 命令:他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吧。
六、全身心的倾听,给予反馈。
- 全身心地倾听他人,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了解他人,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给予反馈。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给予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在交流中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当我们痛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大声提出请求。
- 换一个环境。
七:非暴力沟通的应用―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我们成长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的影响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培养自己在各种环境中都专注于生命的需要,以及价值观也许太吃迟了,然而既然我们可以用心体会他人的评论所反映的需要,我们一样可以了解自责所反映的需要。
1.让生命之花绽放
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积极)的方式是一个重要方面。
2、自我宽恕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3、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4、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八、如何表达愤怒: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希望他人因为内疚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才会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7

爱与感恩是非暴力沟通的灵魂。因为有爱,因为懂得感恩,所以去做。

关爱人性

非暴力沟通可以引领我们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沟通时,我们所给他人的观点或反馈不应该再是间的条件反射,而应该是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之上。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沟通时,我们应该准确把握特有的沟通情景,并留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只需说出观察的客观结果。

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因为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更多的听到批评,令他人反感,排斥沟通。需要强调的是,非暴力沟通并非要求我们做到绝对的客观,不能用任何的评论,只是说将观察和评论进行区分是重要的。

尊重人性,倾听心灵的声音。

感受是天然的情感体会,想法则是带有人文色彩的认受主体特有的人文背景影响。 处于尊重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需要我们应该学会努力体会别人的感受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人的行为也许会刺激我们,但是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是我们的需要和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感受。

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准确的表达并理解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沟通的质量和生活的档次。明确了观察的结果,了解了感受,那么就要去揣摩他人的需要,并明确自己的需要。

自身的需要产生请求。

提出请求时,别人所听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表达的,为了避免误会和麻烦,提出的请求应该是清晰的、具体的,并且请对方反馈信息以确定对方是否准确的理解了我们。避免请求成为命令。

放下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体会感受,发现需要,准确的理解并引导,实现与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沟通。让爱的语言带来爱的力量,摧毁暴力的沟通,弥补语言这一人类特有却先天不足的工具,关爱人性。

感恩生命

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爱与感恩主导着非暴力生活,这样的生活中充满了尊重、理解、欣赏、慈悲等等,将贪婪、憎恨、敌意彻底赶出去。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得不”的事情,更多的时候“不得不”只是一个看似很完美实则很拙劣的借口。

“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自己的重要体现”。带着感恩的心态去生活,生活就应该由快乐来支撑,而非被贪欲所奴役。试想,如若马航MH370航班上的154同胞们此刻能够安全的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当他们踏上祖国故土的时候还会为事业的坎坷,感情的跌宕而寝食难安吗?或许不会了。人的悲哀就在于——只有到失去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如此之多,却不曾珍惜。在攀登顶峰的路上却没来得及欣赏沿途的风景,忘记了我们登山的初衷!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爱和感恩是非暴力沟通的灵魂,贯穿始终,是其源泉亦是其终结,是其动机亦是其目的。“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因为动机错了,目的也不对。

《非暴力沟通》与其说是一部讲述沟通技巧的专业书籍,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一部教授积极生活的哲学书籍。因为沟通的技巧无非是服务于社交和事业,而社交和事业也不过是从属于生命理想的具体目标。生命理想!是什么???幸福、快乐仅此而已。狭隘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有大同社会,今有共产主义,其追求不就是一人之乐,人人之乐,天下之乐吗?那么大同社会、共产主义的基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吗?也许更重要的是一颗满是爱与感恩的心!如果只有贪欲,那么有限的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要如何能做的极大地丰富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28

使用暴力语言的人是因为其内心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用暴力语言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运用非暴力语言的同时,人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使人们内心的创伤疗愈,同时为人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疗愈。

思路:围绕解析使用暴力语言的原因,非暴力语言的意义进而展开。两种体验给大众带来的体验与感受的叙述等为写作思路。

要点:

1、非暴力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尊重。

2、之所以采用暴力语言的原因。

3、非暴力语言的意义。

也许人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人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别人的痛苦。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即“非暴力沟通”,依照此来谈话和聆听,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别人,培育彼此的尊重;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告诉人们:使用暴力语言的人是因为其内心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用暴力语言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尽管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因此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语言沟通;

人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使人们内心的创伤疗愈,同时使人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疗愈。

表达内心感受的重要性

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人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提倡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人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的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自己怎么做”,然而,体会和表达并不容易。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并且示弱也有助于解决冲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1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即“非暴力沟通”,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爱吴使人乐于互助。在一些地区这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在本书中“NVC”指非暴力沟通或者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告诉我们:使用暴力语言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内心的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语言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尽管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因此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语言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疗愈,同时时我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疗愈。
一、是什么蒙蔽了爱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
- 道德评判:他讲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和邪恶的。
- 进行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 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因此我们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 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二、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观察
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他提倡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三、非暴力沟通第二要素:感受
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的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然而,体会和表达并不容易。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并且示弱也有助于解决冲突。
- 区分感受和想法。
- 建立感受的词汇表。
四:非暴力沟通的三要素:需要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把需要看着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具体的行为。
听到不中听的四种选择
- 责备自己。
- 指责他人。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辩别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对大多数人,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 “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 “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生活的主人”―意识到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有完全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并且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五、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请求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
- 提出具体的请求,越具体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 明确谈话的目的。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 使人们相信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例如:
- 请求:帮我打开窗户好吗?
- 命令:他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吧。
六、全身心的倾听,给予反馈。
- 全身心地倾听他人,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了解他人,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给予反馈。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给予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在交流中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当我们痛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大声提出请求。
- 换一个环境。
七:非暴力沟通的应用―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我们成长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的影响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培养自己在各种环境中都专注于生命的需要,以及价值观也许太吃迟了,然而既然我们可以用心体会他人的评论所反映的需要,我们一样可以了解自责所反映的需要。
1.让生命之花绽放
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积极)的方式是一个重要方面。
2、自我宽恕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3、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4、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八、如何表达愤怒: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希望他人因为内疚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才会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