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这副对联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泪滴湘江 流满海,嗟叹嚎啕 哽咽喉
念法上都是前四字相连,后三字相连;上联的每个字都含“水”,下联的每个字都含口,从表里到内涵都很明显,这是一个悲伤之意。看诗面,泪水滴入湘江流满大海,嗟乎、叹息、嚎啕(大声的哭泣 ),哽咽喉(都快哭不出声来),这是一个什么场景,读者能感觉的到。看诗的内涵,上联的字偏旁都带“水”(即泪水),下联的字都带“口”,也即口一边在述说,泪水也在一边流,也就是“一边哭一边说”,而且哭的“泪能流满海,咽喉都哽咽了”,这实为悲痛欲绝之意,不是作者本人体会,也堪称一首上上佳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下联不符合楹联学的规范,其次原对联的上联应该是“泪洒湘江流满海”2005年初中老师讲过这个上联,没有人对出下联;先讲讲下联如何不好吧:(1)平仄不对: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下联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音律。(2)词性不对:上联“泪洒”是“名词+动词”;而下联“嗟叹”只能说是个语气词。上联“湘江”是名词地名,而下联“嚎啕”是动词。(3)意境不对:上联写的是一位失意才子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而下联不知写的更像是一个小孩子讨不着糖吃是的沮丧情景。综上所述,该上下联完全不符合楹联学的规范,仅仅只追求了一个形式而已,不能叫做真正的对联。曾经我给老师的下联是:“涛泽漠港浸清湾”,后来不了了之,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11-04-16
泪滴湘江流满海--全是“水”部首
嗟叹嚎啕哽咽喉--全是“口”部首
对得很好
上联“泪滴湘江”是主谓结构,下联“嗟叹湘江”也是主谓结构,上联“流满海”是动补结构,下联“哽咽喉”也是动补结构。上联的“湘江”是叠韵,下联的“嚎啕”也是叠韵。这些都是对得极工整之处。从感情色彩来看,上联说流泪,用了夸张手法,极言哀痛,下联说哭声,极言悲痛,人哭泣往往泪下继之以悲声,此联的描写合乎逻辑,上下联在意义上有一脉相承之感。除了每一句的内部几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外,音律和谐,结构一致,意义相关,一气呵成,宛若天成,属对工整,是一副好联。
第3个回答  2011-04-06
上联字全从水旁,下联字全从口旁。吴下民歌有“泪落枕将浮,身沈被流去”,眼泪已自不少。此君泪流满海,何来那样大的哀痛。

由是想到一副对联一故事:

舍弟江南没

家兄塞北亡

据清《嘻谈录》载:一资郎纳官,献百韵诗于上宪,中一联去: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上官恻然曰:“君之家运,一至于此!”答曰:“实无此事,只图对偶亲切耳。”一客谑之曰:“何不说‘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犹得保全两兄弟性命。”案,为了巴结上司,竟然在献诗中仿造家庭灾难,可鄙。后一客对之嘲讽,亦颇解颐。

可见,始联也只是文人的文字游戏,当不得真也。下联也有其它的对法,兹举两例,以供品评:荷花茎藕莲蓬苔 、 芙蓉芍药蕊芬芳 。
第4个回答  2011-04-04
泪滴湘江 流满海,嗟叹嚎啕 哽咽喉
念法上都是前四字相连,后三字相连;上联的每个字都含“水”,下联的每个字都含口,从表里到内涵都很明显,这是一个悲伤之意。看诗面,泪水滴入湘江流满大海,嗟乎、叹息、嚎啕(大声的哭泣 ),哽咽喉(都快哭不出声来),这是一个什么场景,读者能感觉的到。看诗的内涵,上联的字偏旁都带“水”(即泪水),下联的字都带“口”,也即口一边在述说,泪水也在一边流,也就是“一边哭一边说”,而且哭的“泪能流满海,咽喉都哽咽了”,这实为悲痛欲绝之意,不是作者本人体会,也堪称一首上上佳作。
上联“泪滴湘江”是主谓结构,下联“嗟叹湘江”也是主谓结构,上联“流满海”是动补结构,下联“哽咽喉”也是动补结构。上联的“湘江”是叠韵,下联的“嚎啕”也是叠韵。这些都是对得极工整之处。从感情色彩来看,上联说流泪,用了夸张手法,极言哀痛,下联说哭声,极言悲痛,人哭泣往往泪下继之以悲声,此联的描写合乎逻辑,上下联在意义上有一脉相承之感。除了每一句的内部几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外,音律和谐,结构一致,意义相关,一气呵成,宛若天成,属对工整,是一副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