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宁,为什么会变成了“神药”?

如题所述

电影《我不是药神》开头,中年落魄的主角程勇第一次来到印度的格列宁仿制药厂时,面对印度厂长,笃定地吐出这四个字。

生意失败,孩子即将随前妻移民,老父亲等钱手术,电影设计了这个千疮百孔的生活窘境,为程勇冒险走私印度仿制药的行为赋予了一点正当性。他需要回国卖掉这些别人的救命药,换取足够的钱,再去换父亲的命。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桩违法的生意。而这样的“商机”之所以存在,反映的是现代医学运行逻辑的数个难解矛盾之中,可能最为残酷的那一个——

生命或许是无价的,但救命的方式总是有价,而且还经常很贵。

现代的药物研发早已脱离从业者单枪匹马就能创造奇迹的阶段,每一个成功的新药背后,都有不可数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

一个简化的药物上市流程包括临床前试验,动物实验,一、二、三期临床试验,上市审批等步骤,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无法得到预期结果,导致时间延长甚至项目夭折。常见的说法是,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至少10年,但如美国本特利大学科学与产业整合中心主任莱德利(Fred D. Ledley)教授所说,这个过程有时需要30年甚至更久。

电影中以负面形象出现的诺瓦公司,其原型是瑞士医药公司诺华。这家跨国巨头手中的王牌药,是在电影中化名格列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靶向药格列卫。

格列卫于2001年上市,而诺华的前身之一汽巴-嘉基公司开始为这个项目提供资源的时间,是1984年。这17年间,发生了公司合并、研究负责人更换、经费险些中断等许多波折。

没有钱就不配活着,这种论断显然让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如果有廉价而效果相仿的其他选择,患者没有任何理由再去选择可能令他们倾家荡产的正版药。

像电影里演的,正版药3.7万,印度仿制药零售2000元,批发则只需要500元。这是一道太过简单的算术题。唯一的问题是,这么做是违法的。

但是,“为了救人命而违法有什么错”?正是在这个逻辑之下,印度政府为仿制药打开保护伞,印度成了仿制药的天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1
这家跨国巨头手中的王牌药,是在电影中化名格列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靶向药格列卫。
第2个回答  2019-08-01
白血病根据分化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第3个回答  2019-07-31
列卫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根据分化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可以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格列卫学名是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其实它不仅用于治疗白血病,还可以治疗胃肠道间质
第4个回答  2019-07-31
因为可以治疗大家的疾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