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就是指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拓展资料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6

释义:
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拓展资料: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战国后期成书的《 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 春分、 立夏、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6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春天来了被惊醒,动而未出。春回大地,一片生机。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出处:出自《宋史·乐志》。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天作为一年的美好开端,代表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圆满顺利的未来,预示着新的希望。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为始,无论多寂寥的严冬,冰封的世界终会融化,土地会变得丰满柔润,细嫩而坚韧的万物生长,新的开始,就是新的希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2-08
就是指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第4个回答  2019-11-20
蛰中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春天来了被惊醒,动而未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