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 扬州文化社会调查 报告 ! 1500字

1城市历史沿革,历史遗迹,古城街巷,运河湖泊等!
2风景名声,包括湖上园林,古树名木等!
3文化教育,如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泰州学派,历史名作等!
4传统名产,如工艺美术,地方特产,饮食等!
5扬剧,扬州评话,扬州百戏等!
6历史名镇
7方言习俗,包括扬州方言,扬州习俗!

文章最后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选其中一个就可以!

  关于扬州八怪的社会实践调查
  前言: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康乾盛世以来,社会安定,文化昌盛,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之室中,以示风雅,民谚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绘画大师,“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

  扬州八怪是清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基本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还有高凤翰、华岩,边寿民、闵贞等,共有十五六人之多。

  扬州八怪主张推陈出新,自立门户。在艺术创作上师法自然,抒发性情;在绘画风格上,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在表现手法上,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他们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正统画派相对立,而被称之为“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改变,这“怪”名已由贬变褒了。

  扬州八怪绘画或工或写,情趣横生,形神兼备,耐人寻味。其积极创新的精神,给传统的保守派以有力的冲击,对后世画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扬州八怪的形成

  1、依河临江,交通便利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扬州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交通便捷,人才因此频繁来往,物资也因此而频繁交流,地区日益富庶。扬州兴于汉,盛于唐,唐人杜牧早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诗句。至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扬州再次走向繁盛,成为长江之滨,运河之畔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2、百业兴旺,盐业为最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位于长江与运河交界处。得交通之利,既是漕运的重要通道,又是淮盐的集散地。康乾年间,扬州在盐业的带动下,出现了百业兴旺的格局。如漆器、玉器、雕版印刷等。在全国享有盛誉。

  3、官吏崇文,盐商养士

  扬州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当时地方官员如王士祯、孔尚任、卢见曾等,十分重视文化。常常是“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学者名流得到礼遇。当时盐商又多行养士之风,常常举行诗文酒会。在此之下出现了“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盛况。

  4、石涛倡导,借古开今

  石涛晚年客居扬州。他在绘画上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在艺术上主张“天法而法乃为至法”。从理论到实践,开清代文化变革创新之先河,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不受传统精神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破陈法,为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1.郑燮(1693-1765),字郑燮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今人谓之为八怪之首,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2.高翔(1672-1734),又称高其佩,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3.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他博学多才,五十岁金农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4.李鳝(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

  5.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黄慎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6.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

  7.汪士慎(1686--1759),字近王世贞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

  8.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画罗聘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洲渔父、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无疑,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思想和众多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继承的宝贵遗产。

  三、扬州八怪“怪”在哪里?

  答:扬州八怪“怪”在坎坷波折的身世、独辟蹊径的立意、不落窠臼的技法、挥洒自如的笔锋、特立高标的品行。在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无怪乎当时一督抚摇头直称“怪哉、怪哉”。邓拓在咏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时曾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可以算作对他们“怪”之特点的总结吧。

  四、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都有所了解。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别,结合自身的遭际,对社会产生了强烈不满。对遭受苦难的人民,他们常寄予深切的同情,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而当时的清王朝又正处于盛世,他们的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他们当中,作官的力争能有所建数,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无意官场的,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所以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嫉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 “扬州八怪”诸家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 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
  扬州八怪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极为光彩的一页。他们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实践哺育了后来画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出现的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华、蒲华、齐白石、陈师曾潘天寿、徐悲鸿等艺术大师,无不深受其影响。“扬州八怪”的创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五、扬州八怪对于当代的价值

  扬州八怪”的存世书画作品为海内外200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收藏。300多年来,他们开创的一代画风,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艺术界一直受到广泛重视,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扬州八怪”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扬州八怪”学术研究遍布世界各地,成果累累,知名研究专家数以百计。扬州市专门建立了“扬州八怪”纪念馆。

  我想,扬州八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重要的已不是他们的书画技艺或作品,而是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新风格的创新精神。在那个年代,新奇与创新是怪异的,不受欢迎的,但他们没有被世俗所限制,打破了常规,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广阔新天地。现在是21世纪,创新是主流。我们应像扬州八怪那样,不墨守陈规、生搬硬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锻炼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4
http://www.jssb.gov.cn/jstj/fxxx/sxfx/200401/t20040118_18166.htm
扬州居民观念变迁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03-05-30 11:56:03  作者:江苏省统计局  

  2003年4月扬州市城调队在市区按照等距抽样的方法,开展了百户城市居民观念变迁的专项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收入与就业、文化消费、经济交往、对当今社会一些普遍看法的认同度以及对个人状态的描述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对社会的心态,对生活的认识,社会在进步的同时,扬城居民的观念也悄悄在变。
本次调查样本分布为:男性占55%,女性4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初中30%,高中37%,大专及以上19%。
一、收入上升,感觉下降,就业以有社会福利(保障)为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5年的5002.78元提高到7832.89元。把目前生活水平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等,在被访对象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在本市属于中等以上,但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处于本市上等以上的比1995年有所减少,而认为自己生活水平处于本市中下及下等的比1995年有所增加。(见表一)。说明这几年,我市居民收入总体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购房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日渐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三大主要开支,大家普遍感觉收入的增长远不如房价、医(药)价、教育收费的上涨速度快,再加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社会的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不确定消费因素在增加。被访者产生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的心理感觉。
表一:1995年与2002年生活水平感觉的比较

中上

中下


2002年(%)
1.02
26.53
27.55
32.65
12.25

1995年(%)
3.06
27.55
40.82
24.49
4.08

在选择工作主要考虑条件时,人们不再以在国营单位工作而荣,最看重的是这份工作是否能解决自己和家庭生活的后顾之忧,有81.63%的被访者首选“有社会福利(保障)”;其次有64.29%的被访者选择了“高工资”;40.82%的被访者选择了“工作合同期长”;有37.76%的被访者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与兴趣或专长相结合,通过工作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而对于“工作体面,身份高”,选择的人较少,说明扬城人在找工作时更趋于实际。在为自己子女选择工作时,排前两位的没变,依然是“有社会福利(保障)”和“高工资”,但排第三位的由“工作合同期长”变成了“工作强度低,环境好”,父母的爱子(女)之心可见一斑。问及被访者心目中最好的职业时,“政府/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职业相对稳定,收入较好排第一位,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户”这一职业无一人选择。扬城择业标准还是较为传统,以求安定为主,在为子女选择职业时,排列依旧如此。
二、三大传统媒体仍为文化消费主体,政治关注度最高
曾几何时,看电影是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随着电影频道的开通,DVD、VCD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方式更为多元化,电影已成为昔日黄花。在调查中,74.49%的被访者已一年没有看过一场电影了,只有8.16%的人在过去一年里看过两场以上电影。收音机因携带方便,信息及时,仍有不少受众。在被访者中经常听广播的占37.76%,偶尔听的37.75%,不听的占24.49%。所有被访者在调查中都表示看电视。地方新闻收视最高,76.53%的被访者几乎每天收看,可见我市居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政治经济情况,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其次是国内新闻,有71.43%的人每天收看,66.33%的人选择了每天收看电影/电视剧(见表二),专题访谈节目和综艺节目也颇受大众喜欢。看报仍然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主要方式,有84%的被访者几乎每天和一周要看几次。当问及您主要通过哪种来源了解国家大事时,三大传统媒体占了前三位,依次是电视91%、报纸85%和广播42%。
表二:各类节目的收视情况(%)
几乎每天
一周几次
一月几次
一年几次
从不看

体育节目
14.29
27.55
18.37
13.27
26.53

地方新闻
76.53
17.35
2.04
2.04
2.04

国内新闻
71.43
19.39
5.10
2.04
2.04

国际新闻
62.24
24.49
3.06
6.12
4.08

专题访谈节目
25.51
30.61
21.43
15.31
7.14

教育节目
14.29
29.59
31.63
11.22
13.27

电影/电视剧
66.33
21.43
9.18
2.04
1.02

综艺节目
25.51
44.90
16.33
8.16
5.10

我们把经常在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话题,分为“很感兴趣”,“感兴趣”,“兴趣不大”,“不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几类进行调查,被访者很感兴趣的话题,排前三位的为“国家政策”37.76%,“社会治安”26.53%,政治22.45%;感兴趣的话题前三位为“社会治安”、“国家政策”和“文化”;不感兴趣的话题列前三位的是“时尚”、“宗教”和“性教育”,很不感兴趣的话题排前三位的是“计划生育”、“性教育”和“宗教”。也许是中国人羞于谈“性”,在不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中“性教育”都在其中,就连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因沾了“性”的边也不能幸免。
三、储蓄一为子女二防老,寻求帮助还靠亲戚和朋友
随着教育产业化和养老社会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储蓄的目的就是为了子女将来受教育用和为自己养老所用。在调查中,有41.84%的人储蓄是为子女将来受教育用,32.65%的人是为自己养老所用,有10.20%的被访者储蓄的目的是以防家庭不测之需,为子女留下一笔财产是9.18%被访者的首选。
当遇家中有事,需要借钱时,我市居民主要会向谁开口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访者主要是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借钱,其他亲戚也是被访者寻求帮助主要的对象。只有在购买住房或大件耐用消费品时大多数人才会想到金融机构。(见表三)。
表三:借钱时寻求帮助的对象(%)
父 母
兄弟姐妹
金融机构

借钱维持生活
32.65
30.61
4.08

借钱替子女付学费
34.69
33.67
5.10

借钱筹办婚礼
37.76
28.57
4.08

借钱购买住房或耐消品
29.59
21.43
20.41

如果自己或子女的统考成绩就差一点,不够上重点中学时,有40.62%的人选择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同时也有38.26%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8.06%的被访者会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3.06%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当自己或家人到某单位去工作,认为条件合格但却遭到拒绝时,有35.71%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33.67%的人会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22.45%的被访者会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5.10%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在遇到用补贴的价格购买理应归自己的住房,但遭到拒绝时,35.71%的被访者首选给上级领导写信求助或申诉,28.57%的人会利用自己可能找到的关系去疏通,有26.53%的被访者选择什么也不做, 6.12%的人选择给管事的人红包。
在与外人有纠纷或发生家庭问题和感情问题时,被访者最愿倾诉的对象是朋友,需要找人疏通关系时,大多数人则选择了子女、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
在问及最近三年内,对您(家)最有帮助的三个人时,74.68%的人选择了朋友和亲戚,20.46%的人选择的是同事和领导,4.86%的人选择了“通过关系找到的人”。主要是在经济帮助、联络事情和疏通关系等方面给予帮助。
四、各种观点百花齐放,社会保障最为关注
对当今社会一些普遍看法,我们用“非常同意”、“同意”、“不大同意”、“不同意”和“很不同意”对被访者进行调查,“非常同意”栏中认同度最高的是“国家应该对社会上每个成员提供或组织社会保障(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有46%的被访者非常同意这一说法,没有一位被访者不同意和很不同意这一观点。认同度排第二的是“平安健康比有钱更重要”,这一观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普遍得到大众接受,第三位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帮助孤、寡、老、弱、残的责任”。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在“同意”一栏中排第一位的是“人们现在比较随意地发表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其次为“许多人开始为自己的企业是否亏损而担心”,从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家应该对社会上每个成员提供或组织社会保障(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这一说法认同度最高了。第三位是“现在市场上基本生活用品物价基本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在“不大同意”一栏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个人收入是衡量其成功的尺度,收入越高,成功就越大”,“城里人宁可在城市挣低工资,也不愿到农村挣高工资”,“普通人的观点也会影响国家的决策”。
“不同意”一栏排前三位的是“光有女儿,没有儿子是家庭的不幸”,“把钱用在买书订报上是浪费”、和“一般来讲,农民的孩子不用上大学,他们将来的工作不可能需要太高的文化”。
被访者最不同意的观点是“婚前同居,或同居而不结婚也是正常的生活方式”。
我们将认同度较高的观点作了整理,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和就业收入方面和个人状态的描述方面。
1、社会治安方面:“就目前社会治安而论,把木门木窗换成钢门是必要的”,“携带现金不象以前那么安全了”,“犯罪现象比以前增多了”,“和以前相比,人们对周围的陌生人更加警惕”。
2、就业收入方面:“有门路比有收入能带来更高的收入”,“近日来,许多人都在为自己或家人有可能下岗、失业、找不到工作而担心”,“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应当获得越高的收入”。
3、个人状态描述方面:认为非常合适被访者状态的是“我愿意尽最大努力保持健康”,有48%的被访者选择了该项,排二、三位的是“我经常看报看新闻”和“我为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自豪”,分别有34.69%和32.65%的被访者选择,认为合适的是“我与同事相处得很好”,“我在家中总感到身心愉快”,“我对社区内所发生的事情很关注”,选择的比例分别为67.35%,61.22%和60.20%。有79.60%的被访者对自己结婚择偶,家庭生活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有48.97%的被访者对自己目前的职业、42.86%的被访者对目前的收入,38.78%的人对目前的住房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