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信仰的信仰层次

如题所述

信仰大概可分三个层次:政治信仰——民族信仰——道德信仰。前者解决政治认同,中者解决国家与民族认同,后者解决生命与人格认同。目前我国社会凝聚,首先考虑的是政治信仰,以此凝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认同,但需同时重视民族信仰与人格信仰的建设,惟当三重信仰合同并举,中国的“道德重建”才会起色。
社会始终存在着各种信仰,而政治信仰则关系到社会的整合程度。社会转型时期所表现的“信仰危机”,仅仅反映了社会从神圣化向世俗化的转变,并不是信仰的灭亡。有人可能会说:“我什幺都不信。”显然,这种人的信仰就是怀疑一切。
政治发展当然需要信仰。如果失去了政治信仰,也就失去了政治目标和政治动力,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就会难以实现。在一个多民族、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肯定会存在各种不同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对此当然不能强求一致,但必须有一个限度,即信仰的差异性不至于导致破坏现代化事业的行动发生。要达到这个目标,民主与法治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民主可以解决政治信仰差异性问题,通过教育、讨论等理性方式解决分歧,并且最终依照多数人的意见来形成政治制度。实际上,政治信仰不仅仅存在差异性,而且也存在着统一性,上述所说的多数人的主张,就是统一性的表现。另一方面,政治信仰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必须用法治来规范。允许不同信仰存在是一回事,实践政治主张则是另一回事。在法治社会,公民有自己的政治权利,但同时也负有政治义务,诸如宪法中规定的维护国家的统一,不能颠覆政府等等。信仰属于思想范畴,现代社会不会因思想获罪,但将信仰付之于行动,则必须由法律予以约束和规范,不能各行其是。
政治信仰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政治实践的特点决定了社会政治信仰的大体形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人崇拜现象的风行,对阶级斗争和群众专政的热衷,泛行政化倾向,以及权力过分集中的格局,都对人们的政治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过拨乱反正,特别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传统的政治信仰受到冲击,也使得一部分人对以往的一切信仰都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实际上,在对过去的信仰进行反思的时候,不能以偏概全。绝对的全盘否定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譬如说,国家主权的完整性、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政治信仰吗?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当然,我们在实践政治信仰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一致。要使广大民众接受政治现实,拥护既定方针,信仰所主张的政治理想,就必须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历史表明,占社会主导的政治信仰始终与领导者相关。因而,政治制度的建设状况会成为人们政治信仰形成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