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孔子

如题所述

孔丘 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回答者: 落泪情殇 | 二级 | 2011-5-16 13:13 | 检举
我也是 回答者: new西哈 | 三级 | 2011-5-16 17:13 | 检举
在 王上找 回答者: 位12韦 | 一级 | 2011-5-16 22:15 | 检举
.......................................................................................................................................................................................................................................................................................................................................................................................................................................................................................................................................................................................................................................................................................................................................................................................................................................................................................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5-17 20:13 | 检举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被称为:“千古圣人”的孔子。
  他被当今社会人推崇为圣人,他当年说的每一句话,都被人认为最富有哲理的话,他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写出了《论语》一书,这本书也成了驰名中外的儒家经典著作。
  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孔子曾经周游了许多国家,推崇他的思想,可是有大多数的诸侯不听他的,历尽艰辛,但壮志却为得展,尽管如此,在他回到鲁国以后还编了一本史书《春秋》。
  在周游各国的过程中,孔子遇到了一个叫项橐的七岁小男孩,他十分聪明,居然敢挡孔子的马车,当孔子下马车后,问他为什么挡路时,他却回答:“自古以来是车让城呢?还是城让车呢?”孔子一看,原来在他的身旁,有一座用沙土做的“城堡” 。这时,孔子上车,绕开了那座“城堡”。后来,他又遇到了项橐,两人约定,互相给对方提问题,谁答不上来,谁就要拜另一个人为师,孔子先问:“天上有多少星辰?”项橐稍一思考回答说:“一天当中有一夜星辰”,他又问孔子:“大地上有多少谷物?”孔子答不上来,当即就拜项橐为师,体现出了他不耻下问的品质,和说话算数的风格。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有72人学问渊博,号称“72贤人”。
  后来,我国根据孔子生前的故乡修建了曲阜三孔,即孔庙、孔林、孔府,成为了山东省著名的景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千古圣人”孔子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爱戴,成为各地华人的异师!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7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被称为:“千古圣人”的孔子。
  他被当今社会人推崇为圣人,他当年说的每一句话,都被人认为最富有哲理的话,他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写出了《论语》一书,这本书也成了驰名中外的儒家经典著作。
  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孔子曾经周游了许多国家,推崇他的思想,可是有大多数的诸侯不听他的,历尽艰辛,但壮志却为得展,尽管如此,在他回到鲁国以后还编了一本史书《春秋》。
  在周游各国的过程中,孔子遇到了一个叫项橐的七岁小男孩,他十分聪明,居然敢挡孔子的马车,当孔子下马车后,问他为什么挡路时,他却回答:“自古以来是车让城呢?还是城让车呢?”孔子一看,原来在他的身旁,有一座用沙土做的“城堡” 。这时,孔子上车,绕开了那座“城堡”。后来,他又遇到了项橐,两人约定,互相给对方提问题,谁答不上来,谁就要拜另一个人为师,孔子先问:“天上有多少星辰?”项橐稍一思考回答说:“一天当中有一夜星辰”,他又问孔子:“大地上有多少谷物?”孔子答不上来,当即就拜项橐为师,体现出了他不耻下问的品质,和说话算数的风格。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有72人学问渊博,号称“72贤人”。
  后来,我国根据孔子生前的故乡修建了曲阜三孔,即孔庙、孔林、孔府,成为了山东省著名的景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千古圣人”孔子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爱戴,成为各地华人的异师!
第2个回答  2011-05-16
孔丘 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5-30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名垂史册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同天上的繁星,不但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而且数也数不清。但我最喜欢的人过莫过于孔子了。
对于孔子,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孔子三十岁左右时,学问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他要把自己的主张公诸于世,于是,他开辟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私人讲学事业。他所用的教材是选取以前已有的材料而整理改编而成的,所以他说“述而不作”。他所教的科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行,陶冶性情,以便担负起济世的重任。在教学方法上,他坚持“不愤不启”、“有教无类”的宗旨。因此,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对社会影响极大的儒家学派。
孔子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便开始周游列国,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填补自己。回到鲁国后,孔子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授门徒,整理典籍。尤其是在整理典籍方面,成就最突出。“六经”至此才成为定本。也许是因为政治社会的理想未能真正实现,所以孔子才更加重视以书面的形式来为后世提供治国方略吧!
孔子这位大学者的晚年生活却是不幸的。回到鲁国的第二年,他唯一的儿子年仅五十岁的孔鲤去世,又过了两年,最喜爱的弟子之一的颜回也死了,这对孔子打击很大。就在颜回死的那年,齐国国君被大夫所杀,孔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便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但是鲁哀公因为顾忌“三桓”而未答应,孔子在政治上又受到一次挫折。接着,弟子子路又死于非命。到了鲁哀公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孔子与世长辞,时年七十三岁。
历史中还有许多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我们才会获得成功!
第4个回答  2011-05-30
孔丘 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