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神仙的含义?

补充一下,我问的是你们自己的理解,神话传说当中的也很好,我可不是修道之人,小朋友好好学习,不要做梦啦。
回答的都不错啊,得了,选个貌似小朋友的吧,大家不要有意见啊

神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教系列条目

基本教义
道 - 德 - 三清 - 修炼
重要人物
老子 - 庄子 - 张道陵
张角 - 葛洪 - 陈抟 - 王重阳
道教神仙
鸿钧老祖
元始天尊 - 灵宝天尊 -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 西王母 - 八仙
道教宗派
正一道 - 全真道
道教典籍
道德经 - 南华经
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维基宗教主题

八仙过海的绘画神仙是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可以部分不受物理世界各种现象所影响的人物;在道教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在中国神话系统中,神仙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在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记录的神仙,其起源大多语焉不详,如《庄子》;在后世的系统中则往往能找到神仙的来源,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凡人,即通过修炼的人类在积累了一定的“功德”后,就能够成为神仙。

在一般的概念中,“神灵”或“神”与“神仙”并不能画上等号,神仙包括了“神”和“仙”。前者相当于西方所说的“deity”或“god”、“ghut”,而后者则大致等同于“immortal(长生不死者)”。古代西亚苏美尔神话、西方凯尔特神话、北欧神话、爱尔兰民间传说中也有长生不死的仙人。

早在《山海经》中就已经出现了“不死之国”等的描述,后来开始出现一些神奇的长寿人物,例如彭祖。随后人们又想像出一个神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住着逍遥自在,长生不老的神仙,而神仙还有不死之药,可以帮助人长生不老。

先秦时期对神仙论述较多的是道家,尤其是《道德经》和《庄子》的论述对后来的神仙思想影响巨大。

后来的道教认为,人通过一定的修炼(外丹、内丹)即可以得道成仙。

在《庄子》一书中,他描绘的神仙可以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有可以遨游太空,与天地同寿等神通。这也成为后世所描述神仙的基本神通。神仙的神通还包括辟谷服气、寒暑不侵、行及奔马,最高能到形神俱妙,随时随地可以散而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间,任意寄居,不受生死的拘束等。

《钟吕传道集》一书中谈到“仙有五等”:“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0
(一)神仙的含义及神和仙的区别

“神仙”一般是指修炼得道,神通广大,变化莫测而又长生不死之人。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神仙”也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其实,神与仙是有区别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称先天之圣,是先天就存有的真圣,按《抱朴予》的说法,是属于神异类,“非可学也”。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极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间的凡人通过修道能够修成的。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也称后天得道仙真,凡是通过长期的修炼,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中国古籍中的“神”字,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人们难于预测、驾驭者谓之神,如《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日:“唯神也,不疾可速,不行而至。”又有精气等谓之神,如“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世。’”又有“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还有长生不死者谓之神,如《家语》曰:“不食者,不死而神。”可见“神”既包含先天神灵,也包含有精气之神和希求不死之愿望。道教谓老而不死曰仙。汉末刘熙所著《释名》一书解释: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葛洪说: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疚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其有道,无以为难也。钟、吕认为,所谓仙与人的分野,在于阴阳状况的不同。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负阴抱阳而为人也

(二)神仙的形象及特性
关于神仙的传说,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中土广泛流传。《庄子·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燕齐海滨一带,传说有蓬莱、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禽兽尽为白色,所居宫阙都用金银做成。《神仙传》中也对仙人作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描述:或者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或者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者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者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气,辟谷茹芝;或者出入世间而人不识,或者隐其身而莫能见。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潜江隐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三)神仙的品位
道教最早经典《太平经》中的神仙体系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将仙人分为三等:“上士举行升虚,谓之夭仙;中土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天隐于》又将仙人分作五类;在人称人仙,在天称天仙,在地称地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称神仙。《太真科》中又分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灵他、至仙

(四)神仙统辖的洞天福地
据《云笈七签》载:道教有三十六天说(圣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总由三宝君所统。其欲界为“有色有欲”,“交接阴阳,人民胎生”。欲界以上为色界、无色界,“人寿命长”,但未断生死。四梵天又叫种民天、圣弟子天,“人断生死,三灾之所不能及”。三清境是九圣、九真、九仙所居。
道经载: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岛,皆人迹所稀绝,为仙人游息之处,有不死之仙草。十洲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鳞洲、聚窟洲。三岛即昆仑、方丈、蓬丘。在地上的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统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五)神仙实有、神仙可学
道教认为神仙是真实存在的,道教大量的神仙记传、神仙故事、神仙传说等,都以生动的实例来论证神仙的存在。葛洪《抱朴子内篇》中《论仙》、《对俗》两篇,反驳怀疑神仙存在的种种观点,论证神仙实有。有人认为,有存必有亡,有生必有死,这是人之常理,““未闻有事于万年之春,久视不已之期者矣。”《抱朴子》说:“夫存亡始终,诚是大体,其异同参差,或然或否,变化万品,奇怪无方,物是事非,本钧未乘,未可一也。”认为天地无穷,电鹤长存,所以未必所有的人和物都遵循生死存亡的规律。有人从人皆禀气而生,“受气皆有一定’出发,断定所有的人“皇天赋命
无有彼此”,都有生死。《抱朴子》指出,人有差异,物有变化,因而存在着特殊的人,可以变为仙。世俗之人,多不“知道”,不“行道”,不信神仙,迷恋名利,自然成不了神仙,见不到神仙。
《对俗》篇继续论证神仙实有。有人说:“龟能土蛰,鹤能飞天,使人为须臾之蛰,有顷刻之飞,犹尚不能,其寿安可学乎?”《抱朴子》指出,人虽然不能“土蛰”、“飞天”,但万物之中人最为灵,自有高出动物之处,“真人仅今学其道引以延年,法其食气以绝谷,不学其土蛰与天飞也”,不妨碍能修仙。
道教谓人人皆含道性,“我命在我不在天”,皆可修道成仙。首先,道生万物,道寓于物,而道是永恒的,“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见《太上老君内观经》),“生,道之别体也”(见《老子想尔注》,所以“学生”守道,就可以像道那样永恒。“深根固蒂”即可“长生久视”。《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顺气以生者也”,因此只要服气、守一,返朴归根,就可长生,可以成仙。<br> 其次,用形神关系理论,论证可以修道成仙。通过对事物的变化和医药等的作用,来类推神仙可成,神仙实有,神仙可学。为此,道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仙学理论和修仙方术。

——————
太上老君,即老子,老聃,又叫李耳,历史上实有其人,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随着道教的发展,对老子的神化日益加剧,认为老于与元始天尊一样,乃是生成宇宙之本源。北魏时,始出现太上老君的称呼(见《魏书·释老志)),以后这便成为道教对老于正式的尊称。道德天尊位于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层太清仙境。农历二月十五为老于圣诞太老之神即太上老君,老子,为三清之一,道教之始祖。
参考资料:http://www.jdztc.com/jdztc/Article/Class16/Class19/4064.html
第2个回答  2007-05-10
修道之人
另外,我多说几句话,你这个问题到底是想问什么呀?我怎么感觉不出来呀,也太笼统啦,你不会是什么真的修练的人吧?要是的话就交我呀,我给你当徒弟,行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5-10
如果人类做一件事的可能性为-1,而那个做到了,那就是神..而不是人..
第4个回答  2007-05-10
百度有 关于神仙的专题

你可以看看

比较全面

http://baike.baidu.com/view/5358.htm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358.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