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中国古代诗歌

急用急用急用急用急用急用

唐 - 刘驾 - 唐乐府十首·昆山
肯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
今时玉为尘,昆山入中国。
白玉尚如尘,谁肯爱金银。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
弹泪:清明前后多雨,桃花瓣上颗颗雨滴似泪珠满挂。○清•郭《积雨》
3.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南唐•冯延巳《蝶恋花》
4.东风夜放花千树
花千树:指元宵夜晚,彩灯用竹竿挑出半空,远近高低,灿烂绚丽,好像千树花发。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5.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生:生长,实:结实。○宋•欧阳修《秋声赋》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7.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8.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愆qi1n阳:过于温暖。伏阴:夏寒。凄风:寒风。苦雨:久下不停的雨。
○《左传•昭公四年》
9.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
○唐•戎昱《塞下曲》
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11.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唐•李益《度破讷沙二首》:“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12.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碛q@�:本指水中乱石,后引申为沙漠。梦犹懒:沙漠过于荒凉,梦中都不愿见到。
○唐•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1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笛曲有《折杨柳》。
两句意谓北地无柳可折,只能从乐声中听折柳调,因而也没有春天的景色可看。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1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唐•李颀《古从军行》
15.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蓬:蓬草。
○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广大无边的沙漠。孤烟:烽火与狼烟。大漠无边,远看烽烟格外直,故云“孤烟直”。
○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
鳜gu@鱼:亦叫桂鱼,一种名贵的淡水鱼。
○清•孙原湘《观钓者》
18.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蓝:像蓝靛的颜色。
○唐•白居易《忆江南》
1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田田:莲叶茂密的样子。
○汉•乐府古辞《江南》
20.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2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2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河:指黄河。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极言华山之高。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城西南长江边上,三峰排列,南北相连,故名三山。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清楚。二水句:
《太平御览》卷六九引山谦之《丹阳记》说:白鹭洲在江宁县西大江中;据史正志《二水亭记》载,秦淮河横贯金陵城中,由金陵城西流入长江,白鹭洲横截于其间。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丝竹:弦乐器和箫笛之类,泛指音乐。
○晋•左思《招隐二首》
2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两句取《管子•形势》“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之义。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6.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乾坤句:大海似把天地一切融为一气。双丸句:太阳、月亮映于大海之中,似双丸浸在水内。
○清•张照《观海》
27.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无边:水一望无边。
○清•赵翼《渡太湖登马迹山》
28.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唐•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29.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
汴biàn水:通济渠东段。泗水:出山东泗水县。汴水、泗水都流入淮河。
瓜洲:在大运河入长江处。
○唐•白居易《长相思》
3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连海平:长江下游,江面宽阔,与海相连,江潮高涨,江海不分。
共潮生:明月似乎是从海潮中涌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花》
31.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源:水之源。流:水的下流。
○《荀子•君道》
32.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灭:分辨不清,意为只见一片葱绿色。
○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3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行:大自然的一切变化。常:常规,一定的规律。为:因为,由于。
○《荀子•天论》:“~。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34.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战国鲁•尸佼《尸子》
35.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迥jiǒng: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36.誉天地之大,褒日月之明
誉:夸赞。褒:宣扬。
○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37.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杂然:形容正气充满宇宙的样子。赋体现于。流形:万物形体。
○宋•文天祥《正气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38.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暮霭ǎi:傍晚的云气。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9.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
小立:暂立片刻。
○宋•陆游《东村》
40.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唐•杜甫《西阁夜》
41.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斫zhuǎ�却:砍去,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42.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千声:秋夜野外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4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无赖:即无奈。诗人本因见明月而思念意中人,但又不能见,故有抱怨明月之意。两句写天下明月共有三分,而扬州独得其二。
○唐•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4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
溶溶:形容月色柔和温润。
○宋•晏殊《寓意》
45.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意谓月色皎洁,微风清凉,这么好的夜晚怎么度过呢?
宋•苏轼《后赤壁赋》
46.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宋•贺铸《江城子》
47.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冰轮:形容皎洁的满月。镜天:如镜的圆天。意谓圆月斜转,仿佛把明净的圆天辗长了,像一匹白练铺在江面上,隐映着一片寒光。
○宋•陈亮《一丛花》
48.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寒砧zhēn:寒夜捣衣声。砧:捣衣石。
○元•萨都剌《题扬州驿》
49.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溶溶:月光荡漾的样子。寂寂:寂寞冷落。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50.日往月来,星移斗换
斗:北斗星。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51.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磊落:错落众多。
○唐•杜甫《发秦州》
52.疾雷不及掩耳,疾霆不暇掩目
不暇xiá:来不及。霆tíng:雷。
○《淮南子•兵略训》
53.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南朝齐•谢《移病还园示亲属》
54.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唐•李白《听蜀僧弹琴》
55.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
○唐•李白《晓晴》
56.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斯须:一会儿。苍狗:黑狗。
○唐•杜甫《可叹》
57.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风
○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58.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唐•杜牧《江上逢友人》
59.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
起日沉阁,~。”
60.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意谓禾苗因天气久旱而快要枯尽了,但天上的云却悠闲地变幻作奇峰异秀,毫无雨意。
○唐•来鹄《云》
61.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晦明:阴暗和光明。俯仰:瞬息。
○宋•苏轼《放鹤亭记》
62.如何得与凉风约,不与尘沙一并来
一并:一同。
○宋•陈与义《中牟道中》
63.飞霞半缕,收尽一天风和雨
○宋•王灼《减字木兰花》
64. 云翻一天墨,浪蹴半空
蹴cù�:踏,此处形容浪花高掀。
○宋•陆游《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潮》
65.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
○元•图帖睦尔《途中》
66.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红枫叶:秋风吹红了枫树上的叶子。白人头:秋风吹白了人的头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2
一、
【年代】:唐
【作者】:张籍
【题目】:寄孙冲主簿
【内容】:

低折沧洲簿,无书整两春。
马从同事借,妻怕罢官贫。
道僻收闲药,诗高笑故人。
仍闻长吏奏,表乞锁厅频。

二、
【年代】:唐
【作者】:张碧
【题目】:答友人新栽松
【内容】:

石门新长青龙髯,虬身宛转云光黏。
闻君爱我幽崖前,十株五株寒霜天。
越溪老僧头削雪,曾云手植当庭月。
三十年来遮火云,凉风五月生空门。
愿君栽于清涧泉,贞姿莫迓夭桃妍。
□□易开还易落,贞姿郁郁长依然。
山童懒上孤峰巅,当窗划破屏风烟。

三、
【年代】:唐
【作者】:张贲
【题目】:玩金鸂鶒和陆鲁望
【内容】:

翠羽红襟镂彩云,双飞常笑白鸥群。
谁怜化作雕金质,从倩沉檀十里闻。

四、
【年代】:唐
【作者】:刘驾
【题目】:唐乐府十首·昆山
【内容】:

肯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
今时玉为尘,昆山入中国。
白玉尚如尘,谁肯爱金银。

五、【年代】:唐
【作者】:张贲
【题目】:和皮陆酒病偶作
【内容】:

白编椰席镂冰明,应助杨青解宿酲。
难继二贤金玉唱,可怜空作断猿声。

六、【年代】:唐
【作者】:李远
【题目】:赠筝妓伍卿
【内容】:

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
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

七、【年代】:唐
【作者】:李远
【题目】:咏鸳鸯
【内容】: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八、【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题目】:送景玄师东归
【内容】:

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子诗。
山下偶随流水出,秋来却赴白云期。
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
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九、【年代】:唐
【作者】:武元衡
【题目】:酬严司空荆南见寄
【内容】:

金貂再领三公府,玉帐连封万户侯。
帘卷青山巫峡晓,烟开碧树渚宫秋。
刘琨坐啸风清塞,谢脁题诗月满楼。
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南国翠蛾愁。

十、【年代】:唐
【作者】:吴融
【题目】:东归次瀛上
【内容】:

暖烟轻淡草霏霏,一片晴山衬夕晖。
水露浅沙无客泛,树连疏苑有莺飞。
自从身与沧浪别,长被春教寂寞归。
回首青门不知处,向人杨柳莫依依。

参考资料:http://www.96.cn/school/map61084.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05
十首古诗词,附带意思
《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赏析】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箕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赏析】王维写《鸟鸣涧》的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在王维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 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表达了作者赞美、称赞春天,向往宁静的生活的中心思想感情。

《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石》(清代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
第3个回答  2007-05-26
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资料: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