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应该怎样写好现代诗歌啊?

怎样安排诗歌的意象?怎样提升诗歌的境界?怎样取舍诗歌的意象?
还有诗歌的语言应是怎样的?(具体点)
诗歌里的意象跟现实生活中的实象有什么异同?
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是应该明了些,还是应该隐晦些?
是不是那些越难懂的诗歌就越好呢?
是不是有些情感写白了就不叫诗歌了呢?
还有诗歌的结构应该怎样安排?即怎样排版?
恩,就这些了,还望各位网友能悉心给在下提点建议。多谢了。

究竟在哪里?诗在生活之中,又不在生活之中。之所以在生活中,是因为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诗意。很显然,这诗意来自于人与外物的相遇。诗意很容易获得,然而有了诗意并不等于有了完整的诗篇。诗意有单一诗意和主要诗意之分,单一诗意我们可以叫它为意象,所有的单一诗意相加只是量的变化,而不是质的变化,何况许多诗意根本就无法相加;即使有了主要诗意,这与一篇诗的完成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诗不在生活中。一个诗人的创作就是将一些诗意的或脱离整个诗篇而没有诗意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诗篇,诗人要完成一个这样的诗篇,就一定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可以说创作一篇好诗并不比一个物理学家研究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来得轻松,一篇好诗所蕴涵的能量恐怕只有爱因斯坦才能算得出来。记得贺拉斯说出一句很俏皮的话,贺拉斯说,大山怀孕,满心希望第二天早晨生出一轮红日,然而养出来的却是一只可笑的小老鼠。这话确实道出了诗创作的难处。不然,屈原、陶渊明就不止这么一点作品,白居易说李白、杜甫的好诗每人只不过三四十来篇,这不是贬低李白、杜甫,我们可以相信。古代诗歌创作采用行吟歌咏式,完成一篇诗歌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了。及至现代主义诞生,因为时代更复杂,坚实的理工知识戳穿了传统认为的神奇,发达的科学技术摧毁昔日形而上的诗意,深刻的哲学思想要求人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世界的多元性、丰富性迫使单一性、平面性退出历史舞台,诗在抒情的同时很大成度上是由生活切入、朝着思的方向前进的,所以做一个诗人想高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马拉美、瓦雷里、佩斯、塞弗里斯、埃利蒂斯、艾略特等创作量都不高。如果哪个诗人高产,我真的对他抱以怀疑。诗不是工厂里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诗是人类精神的最高风范,或唤醒或解放,或强化或照亮,实乃人类理想的象征。诗是技巧、语言、精神跃动为生命以致永远的生命——人类借此作自我超越和完善。
不管怎样看待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优秀诗章,也许初始接触它,似乎觉得它非具体的——其实,它是最具象且最具有概括力的。我们这边的当代许多人理解具体,是把意象和形象定在一个死格上,即使是一个活生生的意象或形象,也非得把它弄死不可。的确,诗不能那样写,如果那样写,诗一定是一个死物。咏物诗、纪游诗——那些绞尽脑汁描摹的诗百者不成其一。他们失败的原因,一是泥于物而不能别开生面进入具象,一是运用虫洞式思维。大千世界,外物比恒河泥沙还多,万物一体又相生相克,其复杂情形自不必言说,若选其中一个花生米来雕成诗章,其失败是可预见的。大诗人写诗并非丢掉那一粒花生米,只不过花生米在其诗中作一个光点而已。诗之章句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采片断和光点,优秀的诗是一系列的光点组成的宇宙流,永远飞翔在存在之上.

整个诗国大体可以划为两大类别,即以灵感为诗,以生活为诗。以生活为诗,诗则雄浑奔放,以灵感为诗,诗则小巧空灵。但无论怎样说,创作者要懂得诗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诗太实则笨,太虚则假,或者是空洞
似乎最能表现诗才的是跳跃。想象力可以获得,但跳跃的才能难以学到。跳跃取决于心气和才气,心灵如果是在两极之间摆动,幅度自然大,否则,平静如水或者是一条直线,那样就没有诗。
假如想获得跳跃才能,就要修养自身的气质,因为气质决定情感。
当今的诗,多是直线式的,无诗才可言。他们顶多只不过表现一点雕虫小技而已,也许其单调、软弱、肤浅之一大原因就在此。
叶燮论诗创作时说:“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况周颐论词提倡“重、拙、大”。诗就写作对象而言一定要抓住情、理、事,就艺术而言不仅要有节奏感、形象感、质感、动感,而且尤其要有力度、硬度、广度、深度。四感四度取决于创作者的精神思想与艺术素养,然而,最终还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根据我的经验: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尤其要少用或者谨慎地使用关联词;多用实物名词,少用抽象名词;句子的结构要紧凑有力,句子与句子要互相咬合互相支持;一个诗篇不可能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是诗意的,或者说它的诗意是沉寂的,但不能视其为无用,许多情形里,只要你找到一个关键句子将其击活,这大体上就是古人说的“振起全篇”吧,如是,诗篇才能在表面看起来的笨拙中实现坚实、坚硬,获得质感。
参考资料:中国诗歌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中国诗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2
在网络写出一些自以为是现代诗歌的帖子后,一直有网友问及现代诗歌该怎样写,怎样才写好。如果用三言两语去概括一种艺术显然是不够的,况且自己又非这方面的“权威人士”,故此更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以下仅代表个人想法,并没有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将另作安排,此贴主要为讨论。)

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呈波浪形前进的。这与中国背景、国运的兴衰和时局的晦明息息相关。送走一个现代诗歌相对低糜的时期,新的燎原之火悄然燃起,更多是表现在网络的各大小论坛上。无论是谁,都可以写写自认为是诗歌的句子。但要更接近和写好现代诗歌,却非每个人都能办到。

和古代诗词一样,现代诗歌要求我们坚持大量的阅读、漫长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索。所以,要会写现代诗歌,首先要会读。读现代诗歌,需要对生活有一定了解,至少了解作者的平生和必要的历史知识。其次才是文化内涵、思想视野、精神领悟。只有明白作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理解好诗歌所达到的意境,激发写的意愿。

例如冰心的小诗《春水》六四
婴儿,
在他颤动的啼声中
有无限神秘的言语,
从最初的灵魂里带来,
要告诉世界。

透过“神秘、最初的灵魂、世界”这些词语,我们明白她写的不单单是对婴儿啼声的想象,更隐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也就是成人世界的批评意见以及要求人类反省自己的愿望(《中国文学精短选读》)。”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对现实生活的感觉、体验,从艺术的角度上去思索全诗的韵味和情趣。

与其他文体不同,现代诗歌注重的是有感而发,以精炼的字句呈现写者的“魂”。因此,写手应该摈弃平庸、雷同,完全是独立的、特别的、有思想内涵的、甚至是“另类”的。这一切当然是建立在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上。写手需要做的是以丰富或惊人的想象力、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诠释所感触的生活事物。

言语精炼和诗意的重要性。诗歌常常短小精干,是心灵的表达。不要故作高深,筑起与读者沟通的城墙,将读者拒之门外;更不能盲目投其所好,胡乱地堆砌词句,或者将一些句子无意义地分段滥充诗歌。要善于应用诗歌常见的一些手法,如意象、隐喻、象征、反讽、佯谬、荒诞、音义对应、陌生化、生活还原等等。

我们可以来看看诗人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其中运用了多种手法: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句子似乎很简单,但已充分体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跟随诗人的想象——归鸟倦了,何以倦了?人倦了。倦的程度?驮着斜阳。此为生活还原、意象、隐喻、荒诞。第二段继续展开了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更为精彩和富于表现力。既是上一段的“自然延伸”,更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至此,诗人情绪上又起变化,“在情绪上是一种发展,表明鸟不堪负重,希翼于一种自由的生活。(《中国文学精短选读》)”

写现代诗歌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可以根据这点自由发挥,把握的尺度在写手的文化思想内涵、词汇、经验的积累。须忌讳的是为了写而写,还有古今参半。

( 因不舒服先写到这儿,以上浅见欢迎讨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26
诗最好走极端,
诗中的律是最严,
诗中的情是最浓最烈。
文字可最少,
意可在无中会,
它自由到儿歌,
常人不经意间出一句话,
可以是诗。
诗可极其深澳,
诗可极其浅白,
意义深中有诗,
意义浅中有诗。
诗的文字是最自然的,
文字自然,
象诗。
第3个回答  2007-05-28
诗歌,是人的心灵流出的一股清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
只要用心写的,就是好诗歌。
文辞再华丽,空洞无心,也没用的!!!
第4个回答  2007-05-26
先去看唐诗,模仿下来!

参考资料:我试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