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和预防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如题所述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称牛黏膜病,是牛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及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但大多数牛是隐性感染。本病呈世界分布,1980年以来,我国从美国、丹麦、德国、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引进种牛,均分离鉴定出了该病的病毒。

【症状】

潜伏期7~14天,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型。

(1)急性型

常见于幼犊,死亡率很高,病犊发病初期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40~42℃),双相热。流鼻液、咳嗽、呼吸急促、流泪、流涎、精神委顿等,白细胞减少。以后口腔黏膜发生糜烂或溃疡。多有腹泻症状,稀粪呈水样,初期淡黄色,后期常伴有肠黏膜和血液,粪恶臭。病犊食欲减少,消瘦,精神倦怠。有的不出现腹泻而突然死亡。乳牛泌乳减少或停止,孕牛可发生流产或产下先天性缺陷的犊牛,如小脑发育不全,共济失调。有的发生趾间皮肤溃烂、蹄冠炎、蹄叶炎和角膜水肿。重症病牛5~7天内因急性脱水和衰竭死亡。病理剖检变化表现口腔、食道、胃肠黏膜出血、水肿和糜烂。其中以食道中成纵行的小糜烂最具特征。肺部多有大片的出血病灶,肾脏包膜下、肾皮质多有出血斑变化。

(2)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来,很少有明显的炎症症状。口腔黏膜很少发生坏死和溃疡,但齿龈通常发红。间歇性腹泻,流鼻液,鼻镜干燥,后变成鼻镜糜烂,可连成一片。眼睛流泪或流黏糊透明分泌物,有的角膜混浊,有的表现青光眼,有的发生慢性蹄叶炎和严重的趾间坏死,病牛跛行。有的还表现局限性脱毛和表皮角化,病牛发育不良,衰竭死亡。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必要时做病毒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应注意与牛口蹄疫、恶性卡他热鉴别。病毒分离应于病牛急性发热期间采取血液、尿、鼻液或眼分泌物;剖检时采取脾脏、骨髓、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人工感染易感牛犊或乳兔来分离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为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

【防制】

(1)治疗

止泻,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用下列处方治疗:含糖盐水1000~2000毫升,海达注射液8~18毫升,维生素C 2~4克,5%碳酸氢钠200~400毫升,混合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天,还可应用板蓝根、大青叶等抗病毒药肌内注射。

(2)预防

加强免疫,可用黏膜病弱毒疫苗或猪瘟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对发病牛进行隔离或急宰,严格消毒,限制牛群活动,防止扩大传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2

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牛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各种年龄的牛均易感,尤以6~18个月龄的犊牛发病率较多。急性病例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慢性型鼻镜糜烂成一片,眼有浆液性分泌物、门齿齿龈发红;间歇性腹泻,后期粪中带血,并有大量黏膜。感染牛可出现早产、发育不良等症状。感染导致抵抗力下降常是免疫失败的基本原因。

将发病牛采取隔离治疗或急宰。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止泻和补液可减轻症状,促进病牛恢复。加强口岸检疫,防止从国外引进隐性感染牛。在国内牛只调拨或者交易时加强检疫,防止隐性感染牛的扩散。对受威胁的健康牛群可接种弱毒疫苗。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