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什么的信念和什么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

表达了诗人美好的信念和收复失地的经验 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的爱国之情

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死了也要让后代传达统一的盛世。渴盼祖国统一,安定,繁荣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宋代的事。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

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译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

扩展资料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陆游临终前所作的《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忱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据《陆游研究资料汇编》统计,后世评述陆诗者,特别提到《示儿》诗的,不下三十余家,或者说它具有宗泽“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

如南宋遗民林景熙写的《书陆放翁诗卷后》,末四句云:“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词意极为沉痛。足见《示儿》诗感人之深。

爱国作家朱自清特别推崇《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这是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6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主要的意思是,作者今生是看不到国家的统一了,希望以后国家统一的时候,自己的子女可以到作者的墓前告慰作者。王师指的是国家的军队,等到国家军队统一中原的日子,在祭拜“我”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我”。这首诗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第2个回答  2019-10-17
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和祖国统一的心愿。充分的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的爱国之情。
第3个回答  2022-10-15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相信未来 的人民能夺回自己国家的领土的信念。和希望全国统一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老衰老的诗人的爱国之心。
第4个回答  2019-10-20
用全国统一的信念和爱国的心愿充分体现年迈老人诗人的爱国之情追答

用全国统一的信念和爱国的心愿充分体现年迈老人诗人的爱国之情

用全国统一的信念和爱国的心愿充分体现年迈老人诗人的爱国之情

用全国统一的信念和爱国的心愿充分体现年迈老人诗人的爱国之情

用全国统一的信念和爱国的心愿充分体现年迈老人诗人的爱国之情

用全国统一的信念和爱国的心愿充分体现年迈老人诗人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