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用通俗的言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5

你如果是一位医师、律师或工程师,在与非本行的人进行沟通时,切忌讲一些只有你们才听得懂的“行话”,最好以平易近人、老少皆宜的语句来表达,这样不但对方不会误会,缩短沟通时间,也容易博得对方的好感,对你非常有好处。

以前,我就碰到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在××医院举办的健康讲座上,第一位医生用十分显浅的语句来说明人体器官的保养之道,在座的人各行各业都有,但每一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都认为获益匪浅。可是,第二位医生就不这样做了,好像处处都在卖弄他是位不同凡响的名医,说的大家都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最后快要结束时他突然说道:“用横膈膜来呼吸的话对阑尾有很大的帮助。”大家都愣在当场,“横膈膜呼吸”是什么?与一般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而“阑尾”又是什么呢?只见那医生并不多做解释,头一扬就下台了。害得我们大家只有再请第一位医师上来解释,用他的方式,三言两语就令我们完全了解了。在坐的人不久之后就全部知道所谓“横膈膜”就是位于肺部下端、腹腔顶端的薄弱肌肉,而采“横膈膜呼吸”时就是用嘴巴来呼吸,因为这一个时候平时不动的横膈膜可以动作起来按摩五脏六俯,以刺激他们活动,并促进排除作用。至于说“阑尾”是“何方神圣”呢?原来就是俗称的“盲肠”,这小子用学名“阑尾”而不用俗称的“盲肠”分明是在向我们卖弄嘛!这对宣导民众健康能发挥效用吗?

还有一次,我参加百货公司的展售会,台上的推销员口沫横飞的向一大群家庭主妇推销他面前的电视机,这时,只听他说道:“这种‘液晶石英显示器’式的电视机是划时代的产物,把电视机内传统的映像管与变压器都拿掉了,用超薄的LCD来取代它们,你们看,太棒了!”

不用说,他太“曲高和寡”了,没多久,他面前原本人声鼎沸的家庭主妇瞬间就只剩下小猫二、三只了,我也摇了摇头走开了。一个小时以后,我逛完了其他地方,又回到那里,整个情况却都变了,那边挤了不下二、三百位主妇,个个探头争相目睹台上的讲解……咦!怎么不是同一个人了,我定睛一看,原来刚刚那位“学富五车”、“搞八斗”的仁兄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下台一鞠躬了,换上来的是位平易近人的小伙子,最难得的是他不以一些艰涩难懂的术语来说服这些家庭主妇,只听他说道:“这个超新型的‘小不点儿’才这么一点大,只有一般二十寸电视机的一半,最可贵的是它很薄,只有十几公分,套句电视广告的话,‘它只有薄薄的一片,使你几乎忘了它的存在。’”

这时,台下的主妇们都会心的一笑,他又说道:“为什么会这么薄呢?因为我们开发出一种新式的小零件,足以取代以前那些既笨重又大型的零件,我预测将来所有的电视机都会采用这种新式的零件……”

前些日子股票狂飙时,一些想要“玩玩”的家庭主妇们就常常抱怨,在一些所谓“名嘴”那里跟本听不出什么心得,这些“股市名嘴”开口闭口就是什么“上影线”、“下影线”、“买空”、“卖空”、“除权基准”、“死亡交叉”、“黄金交叉”及“骗线”等专业术语,把她们给搞得头昏脑涨。我当您这些“名嘴”如果不这么“卖弄”的话,或许今天的股市也不至于这么悲观与萧条吧!

为什么我们把一些专业人员称作师呢?例如医师、律师、工程师等,“师”和“匠”的不同则在,如果是师,那就必须将自己的想法、观念,用最严肃周密的方式去设计,可是如果是个“匠”,那就不必考虑这么多,一切转别人指挥做出成品来就可交差了。

明了“师”与“匠”的不同,从今天起我们就别忘记这点,对任何的专业技术,都应有“师”的精神,就像教师对学生一样,用深入的意志努力钻研,但要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传达知识,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要我们对其他人,就像老师对学生一样,一定要避免滥用专业术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处处碰壁,连基本的沟通都无法进行。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