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宽仁是什么意思,元都有哪些宽仁的事件,朱元璋是否宽仁。

元朝的“宽仁”主要体现在刑罚和思想方面的管控,接下来细说在里面的“宽仁”。

1、刑罚上,刑罚上的惩罚可以反映一个政权是否宽松的很重要标准。比如秦的商鞅变法,那时候秦可谓是十分严厉,历史上很有名。商鞅在刑罚方面提出了“商鞅连坐法”。这个的意思是,一个人有罪,无人连坐。在作战时,五个人编为一组,一人逃亡,另外四个人都要受到处罚。如果犯罪了,最亲密的家人可能受到遭殃。以至于商鞅之后被自己制定的法律所残忍致死。

再谈到正题,元朝的刑罚可谓是宽松。元朝的皇帝忽必烈曾对宰相说:“一个人如果犯下了滔天大罪,使得你盛怒,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下决策处决他。三天之后再和我说这件事,以免错杀了好人。“。忽必烈对宰相说的话,体现了他刑罚上的理智,切勿在受到情绪干扰的情况下使用刑罚。另外还有一件事,忽必烈在处理犯人时,比如犯人需要受到100个板子,忽必烈会给犯人减少到97个。对于减少到三个,忽必烈是这样解释的:“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这种体现了他对刑罚的宽松思想,这不仅是反映忽必烈本人的态度,其实也是反映当时元朝上上下下对于刑罚的态度。忽必烈本人对其“大一统”,严苛的统治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宽仁”处理朝政才是对的选择。

另外刑罚上还有一个数据,就拿死刑犯的判决来说,根据数据记载,宋代执行死刑犯最多的一年处理了2560人,而相比较之元朝,最多的一年仅有278人。而且元朝的领土面积,人口规模相比较之宋代都是元朝占优。元朝还有民族不平等的情况,色目人,蒙古人,汉人等等划分严重,这种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下,依然是元朝刑罚方面最多一年仅278人,可见元朝法律之宽松。

2、思想上,思想十分反映一个国家对于政权的态度,诸如最严苛的秦朝的“焚书坑儒”,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大型文字狱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在历史上,我国各朝代对于思想管控的重视。

而在元朝,对于思想管控并不严,比如南宋的郑思肖公然发表文章,大赞日本打败元朝入侵,这事当然被当时朝政知道了,但是他并没有什么事。元朝的宗教也很开放,如全真道,禅宗,密宗,基督教景教派,伊斯蓝教,白莲教,拜火教,儒教 ,百花齐放。

当时元朝,宗教林立

在元朝多见讽刺的元词,比如著名的关汉卿的窦娥冤,张养浩的潼关怀古。这件事要是放在明清可能都是死罪一条,不可能还相安无事。

最后,元朝采取“宽仁”的态度处理朝政,一方面小编觉得是因为元朝的土地实在是太大了,根本无暇管理,而且元朝政府天天想着征服,并不花重心思,想着如何去维护。明朝朱元璋评论:“元以宽仁失天下”。真是一针见血,看出来元朝的毛病,之后朱元璋的明朝又开始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甚至取消了宰相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6

“宽仁”可以有,但是“宽仁”如果用错了对象,那就是纵容!

而元朝的灭亡,就是因为皇帝纵容权贵,使得各项制度在朝廷内部变得腐烂不堪,元朝最高统治者如同空中阁楼,轻轻一推便倒了!

元朝统治者将人分了等级,拥有最高等级的是蒙古人,为什么?因为元朝首领就是蒙古人,当时称作可汗,在蒙古建立自己的政权后,他们开疆扩土,完成统一大业,后来定都在北京!

作为等级最高的蒙古人,也同时拥有着最大的权利,他们作恶多端,就算是出了人命,也只是赔偿一些银两就可以继续逍遥法外;可如果有等级低下的人民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则要这些人几倍的赔偿!

元朝统治者还允许贵族胡作非为,对于打架闹事、地主欺负贫民、抢一个良家女子为妾的事情一概不予理睬,无形之中增加了地主和贵族的嚣张气焰,有他们的地方,总是会乌烟瘴气,等级低的人们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行径之恶劣,让人忍无可忍!

蒙古族虽然统一了中原,但他们毕竟是少数民族,人员数量少的很!所以如果要长期发展,还要靠人数众多的汉人,如果他们懂得收复汉人的心,这个国家或许会存活很久!

怎奈他们“只识弯弓射大雕”,对于国家的管理根本一窍不通,他们更没有意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人们再也受不了这样的压迫,一旦有人起义,大家会纷纷举旗讨伐,这也是朱元璋从一个乞丐,一直壮大统领了一个国家的原因!

要说,这么一个强悍的民族,最起码会在统一后有一段辉煌,可是由于他们只懂得打天下,却不懂得如何治国,又由于对贵族和权利的过度“宽仁”,导致这个国家犹如昙花一现!

第2个回答  2020-09-17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朱元璋口中的这个宽,和我们现代理解意义上的宽的区别,举一个极佳的例子,元朝建立之后,对于南方广阔的田地有过幻想,什么样子的幻想呢?元朝打算把南方作为放牧的好去处。至于原来以耕作为生的汉人怎么办,并不关心。

我们从这一个极小的例子便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元人的宽可能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宽,意思大为不同,现代意义上的宽,是指这个人宽容大度,能够理解别人,如果是国家层面的宽,那应该是对民众好,有优惠政策。而元朝廷确实没有以上任何相似的地方,这个宽应该是对汉人管理混乱,宽散无章。

先说宽容大度,很多人认为元朝不兴文字狱其实反应了元朝的宽如大地的心胸和包容并蓄的气派。元朝真的不兴文字狱吗?其实也有,只不过可能不怎么为人所知道,投降元朝许多年的宋代末代皇帝,出家西藏许多年后尚且稍微因为所做诗文有一点怀恋旧国的意思,而被元朝统治者杀害。

像这样的,如此行径,哪里宽容大度、包容并蓄了?至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掀起文字狱其实更能说明元朝统治者的故步自封和拒绝宽容包容的真实态度。

元朝统治者拒绝汉化,并且将汉人严格限制,不允许汉人做许多事情,关于汉人当中的文化人,元朝直接废弃了科举,让这些文化人失去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机遇,追到根子上,元朝人对自己的文化极度不自信,生怕重复了辽金的历史,被汉化之后迅速腐败无能,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

再说元朝对待被统治者的态度,前文说了,元朝积极限制汉人的行为,文人不能参加科举比杀了他们还要狠,所以有元一代,文人们只能把一腔热血与愤怒付诸笔端,留下来了著名的元曲。

要不是没有上升空间,他们怎么可能去写这些供人瓦舍听戏的剧本呢?文人这么惨,普通人也不好过。由于元人是游牧民族,对于如何统治传统农耕民族没有经验,而又坚决拒绝汉人文人插手,所以他们才会有许多奇思妙想——杀光那些南方的汉人,然后在南方放牧。

对于南方的百姓,元人从来不把他们放在心上,传统中华朝廷,不可能会放弃南方这些个赋税重地,而元朝直接不管南方的农业税,广设商业关税,普遍任用色目人和蒙古人担任长官,这些人甚至与汉人语言不通,造成了许多难堪的局面。

从来不把汉人百姓当人看的元朝廷,在有关汉人百姓的详情政策上那也是尽可能的松松散散 ,就连法律也是鼓励歧视汉人子民的,这在当时简直不可思议。

元末农民起义刚刚开始的时候,元朝依然是这个样子,对于已经打成一锅粥的南方还在考虑干脆把南方分封给某个起义军——比如说朱元璋。

这种思维逻辑就基于长期忽视南方,对南方管理不够,基本上是习惯让南方自治,南方的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乘机夺得了对南方贫困农民的统治与压榨,因此,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就一反元朝的这些弊端,严格管理,元朝时期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的好日子一去不复了。

第3个回答  2019-07-16
宽仁这里不是褒义词,而是说朝廷对官员种种行径的纵容和无视,继而造成民不聊生,激化矛盾,失了天下。
第4个回答  2019-07-16
宽仁到放纵的程度,很多的官吏贪污受贿、衙门内无人看管和惯例,总之就是朝廷内外一片混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