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几个儿子各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共有9个儿子

1、晋景帝司马师,张春华生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以功封长平乡侯,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2、晋文帝司马昭,张春华生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3、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伏夫人生

司马亮,字子翼,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母伏夫人 [1]  ,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司马亮初封万岁亭侯,后改封广阳乡侯、祈阳伯,历任东中郎将、散骑常侍、镇西将军等职。西晋建立后,先封扶风王,后改封汝南王,先后担任骑司马、抚军将军、卫将军、宗师等。咸宁三年(277年),升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等要职,镇守一方。不久,入朝任太尉、录尚书事,兼任太子太傅。

4、琅邪武王司马伷,伏夫人生

司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

司马伷少有才气,在曹魏历任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受封南安亭侯、东武乡侯,五等爵制建立后,改封南皮伯。西晋建立后,获封东莞郡王,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出外拜镇东大将军。后改封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西晋伐吴时,率军出涂中,孙皓向他投降并奉上玉玺。战后因功拜大将军,增邑三千户。

5、清惠亭侯司马京,伏夫人生

司马京(230-253)字子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第六子,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异母弟。初封清惠亭侯,晋朝建立前去世,年仅二十四岁。

6、平原王司马干,张春华生

司马干(232年―311年2月26日),字子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晋宣帝司马懿第五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同母弟,母为宣穆皇后张春华。

司马干在曹魏时被封为安阳亭侯,后进爵为平阳乡侯。五等爵制建立后,改封定陶伯。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司马干受封平原王,历任抚军中郎将、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卫将军等职。永宁元年(301年),晋惠帝司马衷复位后,任司马干为侍中、太保。

7、扶风武王司马骏,伏夫人生

司马骏(232年—286年),字子臧。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时期将领、藩王,晋宣帝司马懿第七子,母伏夫人。为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之叔。

司马骏早年聪慧,历任散骑常侍、步兵校尉、平南将军、安东将军等职。西晋建立后,接连受封汝阴王、扶风王,任镇西大将军,镇守关中。他施政仁义,安抚百姓,维护民族团结,深受爱戴。后因功加拜征西大将军,又派文鸯平秃发树机能叛乱,使二十万部族归附。进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

8、梁孝王司马肜,张夫人生

司马肜,字子微,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第八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之叔。母张夫人。西晋宗室,诸侯王

曹魏时封平乐亭侯,建立五等爵制后改封开平子,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建立,司马肜受封梁王,拜北中郎将,之后历任平东将军、安东将军、卫将军、征西大将军等职。

元康七年(297年),司马肜因与建威将军周处有矛盾,催促周处出兵讨伐齐万年,并且断绝其后援,致使周处兵败战死。

9、赵王司马伦,柏夫人生

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母柏夫人,西晋宗室,藩王,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曾一度登基称帝,然不久即退位,故他的皇帝身份不算入西晋世系当中。

司马伦在曹魏时封安乐亭侯,后进封东安子,任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后改封赵王。历任平北将军、安北将军等。任征西将军、镇守关中时,因赏罚不明引起羌族、氐族反叛,被召回京师。

元康十年(300年),太子司马遹被贾后一党杀害,司马伦趁机鼓动司马遹旧部以及齐王司马冏等人起兵讨伐贾后党羽。同年贾后被杀,司马伦又趁机诛杀了对自己不满的政敌淮南王司马允,司马允死后,司马伦自封大都督、相国等头衔。不久,干脆逼惠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元建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就像曹操一样,司马懿的「称帝之梦」也是在儿孙辈手里实现的。司马懿共有九子,除大家熟悉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外,尚有「八王之乱」时的司马亮与司马伦等。这些野心勃勃又各具优劣的儿子们,既统一了天下,也失去半壁江山。

  司马懿有几个儿子?三国里只讲到司马师和司马昭,两者之中,又以司马昭的名气较大,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若论两人才能优劣,司马昭远不如其兄。

  当年司马懿处心积虑要除曹爽夺大权;他办事极为秘密,只让司马师参与他的活动。「宣帝(司马懿)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司马师)潜画,文帝(司马昭)弗之知也。」(《晋书?景帝纪》)而司马师为了助父夺权,「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发动政变的前一晚,司马懿才告诉次子司马昭。当夜,司马懿对身边随从说︰「这兄弟俩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们睡得怎样?」那随从看后回报︰「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么事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睡不好。」——优劣由此分也。

  然而一个人的才能并不能决定其身后的名气,还要看历史给不给机会,给不给时间——历史给了司马师机会,但却没给他时间;他只当政短短几年,就随父亲匆匆地离开人世,历史舞台上于是只剩司马昭的戏了。

  据史载,司马懿有九个儿子。除司马师、司马昭外,另外几个的戏没来得及在三国时代上演,却于晋朝的「八王之乱」大闹剧中亮相。

  「八王之乱」是司马氏家族三代之间的一场大混战。话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开创晋朝,是为晋武帝。武帝崩,其子司马衷即位为惠帝。这个司马懿的曾孙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老百姓遭灾荒多有饿死,他还笑人家不够聪明,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而他的皇后贾南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凶残女人,荒淫且野心勃勃;她先召楚王司马玮(晋惠帝的异母兄弟)杀了辅政的杨骏,之后朝廷共议,推司马懿的四子、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共同辅政。由于贾后仍未能掌权,她又让楚王杀了司马亮和卫瓘。论辈分,楚王是汝南王的孙辈,如今孙辈竟杀祖辈,惹得身为祖辈的赵王伦(司马懿第九子)起来诛杀孙辈的贾南风,并废惠帝自立。而他的子侄孙辈不服气,又纷纷起来讨伐他。结果做大的不像个大,做小的不像个小,这就是一场没大没小、乱七八糟的「八王之乱」。

  司马懿的子孙比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子孙都擅长「自相残杀」。这其实也得怪他自己。司马懿是乘曹爽陪魏主曹芳祭祀高平陵之机夺得大权的,他也怕日后自己的子孙在谒陵时会发生类似的事变,因而临死前严申不准子孙谒陵之令,并规定陵墓不起坟、不植树,以后去世的眷属也不得合葬。司马懿的子孙严格地执行了这条祖训,因而晋代皇帝的陵墓一直未被发现,成为后世考古之谜。

  然而我以为司马懿这一规定却极不明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就在于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家庭观念的尊重。司马懿破坏了这种凝聚力,以至于他的后代祖不祖、子不子、孙不孙。由此想到,清明节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它的意义绝不亚于春节。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1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低调,司马昭张扬
第3个回答  2018-07-12
司马懿的儿子1、晋景帝司马师,张皇后生

2、晋文帝司马昭,张皇后生

3、平原王司马干,张皇后生

4、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伏夫人生

5、琅邪武王司马伷,伏夫人生

6、清惠亭侯司马京,伏夫人生

7、扶风武王司马骏,伏夫人生

8、梁孝王司马肜,张夫人生

9、赵王司马伦,柏夫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