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历史昆山名人?

如题所述

春申君(?—前238)战国时楚国贵族,门下食客三千,昆山属于他的封地。   陆 机(261—303)西晋文学家,他写的《文赋》是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陆 云(262—303)西晋文学家,文才与其兄陆机齐名,时称“二陆”。   祖冲之(429—500) 著名数学家,南朝宋孝建年间,曾任娄县(今昆山市)县令。   朱 燮(?—613)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范成大(1126—1193) 著名诗人,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刘 过(1154—1206) 南宋诗人,以“诗侠”名震文坛。   卫 泾(1159—1226) 南宋文学家,昆山第一位状元,官至参知政事。   朱德润(1294—1365) 元代画家,善诗文。   顾 瑛(1310—1369) 元代文学家,家世豪富,轻财结客。   沈万三 江南第一豪富,明初助筑南京城墙三分之一。   卢 熊(1331—1380) 知识广博,善诗文,撰《吴郡广志》,是现存明志中较早的府志之一。   王 履(1332—1391) 元末明初著名的医学家、画家。   顾 坚 元代戏曲家,昆山腔的创始人之一。   夏 昶(1388—1470) 明代著名书画家,擅画墨竹。   费 信(1388—?) 明代航海家,曾四下西洋。   叶 盛(1420—1474) 明代著名藏书家,官至吏部左侍郎,为官清廉。   毛 澄(1460—1523) 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封太子太傅和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   卢 志 医学家,曾任御医。   方 鹏(1470—1540) 官至南京太常寺正卿,修《嘉靖昆山县志》。   顾鼎臣(1473—1540) 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建议昆山筑城获准,昆山得以免遭倭难。   魏 校(1483—1543) 明代哲学家,“南都四君子”之一。   魏良辅 明代著名戏曲家,昆曲创始人之一。   归有光(1507—1571) 明代著名散文家,工诗文,“唐宋派”代表。   俞允文(1513—1579) 明代书法家,善诗文。   梁辰鱼(1520—1590) 明代剧作家,昆剧创始人之一。   郑若曾 通晓天文地理,佐戚继光抗倭。   郑若皋 医学家,任太医院吏目,因弹劾严嵩父子被害。   郑若庸 (1490—?)明代戏曲家,善诗及古文词。   葛 成(1568—1630) 明代反税监斗争领袖,世称“葛将军”。   王佐才(?—1645)明代武进士,领导昆山军民抗清,后力竭城陷不屈而死。   归 庄(1613—1673) 工诗文,善书画,顾炎武好友,人称“归奇顾怪”。   顾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爱国学者。   陈圆圆 (1623-1695)出生于昆山盆渎村的贫困家庭。年纪很轻的时候她就离开昆山,沿古娄江西去,流落苏州,名冠苏州梨园,响誉江南,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   叶方蔼(1629—1682) 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清廉。   龚 贤(1618—1689) 清代著名书画家,“金陵八家”之首。   徐元文(1634—1691) 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徐乾学(1631—1694) 官至刑部尚书,建“传是楼”,藏书极富。   朱柏庐(1627—1698) 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所著《治家格言》广为流传。   吕 熊(?—1680) 清初文学家。   徐秉义(1633—1711) 官至吏部右侍郎,与兄乾学、弟元文都以一甲登第,称“同胞三鼎甲”。   王鸣盛(1722—1797) 清代史学家、经学家,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王学浩(1754—1832) 善诗,精书画,又工医术。   潘道根(1788—1858) 通诗文经史、音韵训诂,以教书行医为生,遇贫苦人家则不收酬金。   王韬(1828—1897) 曾为英国传教士翻译中国经书,主编《循环日报》宣传变法维新。   赵元益(1840—1902) 向国内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又收集罕见书籍加以刻印。   徐兆卿(1877—1930) 善治臌胀病及中医伤外科,医名远扬。   余天遂(1882—1930) 工书画擅治印,通医学,南社社员,曾任孙中山秘书。   方 还(1866—1932) 著名教育家、书法家。   郑伯钧(1890—1934)名医,医术精湛,积劳成疾而卒。   邱 樾(1860—1936) 学问渊博,藏书极富,热心公益,乐善好施。   钱鸣球(1866—1936) 好学能文,博通经史,又研习中医学,医誉斐然。   胡石予(1868—1938) 教育家,南社社员,“江南三大儒”之一   朱文鑫(1883—1938) 天文学家,加入同盟会,参与讨袁革命   闵采臣(1877—1939) 蜚声吴中的名医   李肖白(1895—1940) 擅书法,学识渊博,志行高洁,拒入仕途   钱 复(1902—1940) 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活动,被捕后坚强不屈,英勇就义   陈定达(1902—1940) 参加地下抗日工作,被捕后坚决拒写悔过书,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吴粹伦(1883—1941) 教育家,博学多能,精理科,为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沈详骥(1898—1941) 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被捕后严守党的秘密,壮烈牺牲   戴轶凡(1872—1942) 名医,擅长儿科,医名远播   王德森(1856—1943) 名医,精内、外、妇、幼各科。善诗文,分篡《昆新两县续补合志》   俞时骧(1918—1945) 陈纳德空中飞虎大队飞行员,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时年26岁   张志和(1914—1945) 参加新四军江抗部队,后来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上海浦东牺牲   叶楚伧(1887—1946) 文学家,南社成员,国民党元老   汪盛年(1917—1947) 爱国科学家,在冶金领域有卓越成就   王慰伯(1894—1948) 悬壶济世,勤于著述,名振一方   费公直(1880—1952) 南社社员,留日学医,发展组织周庄红十字会   黄佩林(1931—1952) 抗美援朝中,用炸弹绑身,与敌军坦克同归于尽,可歌可泣   邬俊才(1900—1954) 精于中医内、妇科,创设新生联合诊所,留有《济庐医案》   王文显(1886—1955) 留英归国,致力于戏剧教学,桃李满天下   俞楚白(1889—1955) 土木工程师,工商界爱国人士   陈香涛(1897—1956) 名医,精于妇科,擅治不育之症   庞调侯(1891—1958) 名医,献出祖传秘方,为血吸虫病患者带来福音   陈秀英(1891—1960) 女,奥灶馆创始人,擅长刺绣和烹饪   朱文熊(1883—1961) 汉语文字改革的先驱   徐士浩(1899—1961) 民国时最著名的律师之一   吴秀松(1889—1966) 昆曲艺人,被誉为“神笛吹师”,于格律音韵造诣极深   陆修棠(1911—1966) 著名二胡演奏家   陈华鼎(1897—1967) 图书馆学专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陆瘦燕(1909—1969) 名医,擅长针灸,著作极多   王国秀(1895—1971) 女,我国妇女界知名人士   陶一球(1905—1973) 创建昆山受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陶一球部队”   俞启葆(1910—1975) 著名棉花专家、农学家   沈体兰(1899—1976) 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   于景让(1907—1977) 爱国学者,致力于植物学和遗传学,兼及文史哲学   徐祖正(1894—1978) 文学家,从事教育工作,将珍藏多年的中外藏书捐给图书馆   陈大衡(1901—1979) 名医,创办昆山第一所私立西医医院——昆山医院   沈锡麟(1899—1980) 著名技师,他的技术革新成果在国内和亚非地区推广运用   陆曙轮(1900—1980) 著名书画家,擅围棋,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者所重   陈其鹿(1895—1981) 经济学家   钱大钧(1893—1982) 正仪人,黄埔军校建校教官。陆军上将,是蒋的“八大金刚”之一。历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军统局局长,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战略顾问、“总统府咨政”、“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联合会”常务监事、台北市私立戏剧学校董事长、“中华全国田径协会”名誉会长、远东旅行社董事长、“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   蒋 英(1898—1982) 植物学家,为中国植物区系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严雪亭(1913—1983) 评弹表演艺术家,人称“弹词皇帝”,自成一派“严调”,名震书坛   王纪音(1934—1984) 女,著名钢琴家   陈正飞(1906—1986) 历史学家   徐景达(1934—1987) 著名动画艺术家、漫画家,代表作为《哪咤闹海》、《三个和尚》   王 安(1920—1990) 曾就读于昆山近民小学(今一中心小学)、县立中学(今市一中),国立交通大学杰出校友暨美洲校友总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全球第五富翁及华人首富;发明了电脑磁芯存储器;1964年,他推出桌上电脑,并由此开始了王安电脑公司(曾经是仅次于IBM的第二大电脑公司)   顾宏伯(1911—1990) 著名评弹演员   丁善德(1911—1995)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   周 适(1912—1998) 名医,擅长儿科   冯英子(1915—2009)著名记者、杂文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昆山《民报》、《新昆山报》、苏州《早报》记者(兼编《大光明报》),苏州《明报》战地记者兼上海《大晚报》记者,上海《大公报》战地记者。抗战期间,分别在国际新闻社、《力报》、《正中日报》、《前方日报》、《中国晨报》等报社任职。1945年,任南京《中国日报》总编辑,《新中华日报》总经理,苏州《大江日报》社长。1949年任香港《周末报》副社长兼总编辑,香港《文汇报》总编辑。1953年,任上海《新闻日报》编委兼编辑部主任。1960年调任《新民晚报》编委,1981年任《新民晚报》副总编辑。曾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大地文化社社长,《当代中国上海卷》副主编。   金永健(1934至今)曾就读于昆山近民小学(今一中心小学)、县立中学(今市一中)初中,后转学上海,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历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科员,驻肯尼亚大使馆随员,外交部非洲司干部,驻尼日利亚大使馆三秘、二秘;1977年奉调前往纽约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历任二秘、一秘、参赞、中国常驻联合国候补代表、联合国非洲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代表、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代表等;1984年回国任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司长,国际司司长;90年代初又赴联合国,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1995年出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中国代表团副团长;1996年3月赴联合国总部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联合国发展、资助和管理事务部;2001年回国后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费俊龙(1965至今) 中国航天员,2005年10月12日,作为指令长随神舟六号飞船和聂海胜一起踏入天空展开为期五天的中国航天第二次载人飞船飞行;昆山巴城镇人   李 宾(1971至今) 199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同年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在海外中心的法语节目和英语新闻分别工作了两年,1999年被派往法国巴黎作为CCTV驻巴黎记者站首席记者,现为CCTV驻欧洲中心站首席记者   张 成(1978至今)著名篮球运动员   俞玖林(1978至今)优秀青年巾生演员,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柳梦梅、《玉簪记》潘必正扮演者。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师从岳美缇、石小梅,2003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他扮相俊秀、潇洒,有书卷气。   张馨予(1987至今)内地人气高涨的模特红人,有“中国第一足球宝贝”、“网游第一美女”之美称   蒋 兰(1989至今)女子100米、4×100米接力全国冠军,女子短跑国家队员。   李 沁(1990至今) 巴城镇人,上海戏曲学校昆曲五班(国家用于专门培养昆剧人才)学生,曾获小梅花奖;在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成功扮演薛宝钗;现正在重大题材电影、建党80周年献礼片《建党伟业》中饰演杨开慧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619.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