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一百分,古文功底强者请进。

你好,请问下面这段话出自哪里?怎样标点?如何理解?谢谢。

古之诗不出乎六义也汉以来之乐府歌谣唐以来之感遇遣兴犹有六义之遗风后世诗集强半为文酒酬和揄扬赠序之作翻阅集中一种世俗鄙俚之习敷陈粉饰之词满目烟芜真义销亡至此已极呜呼诗之不见重于世匪一朝一夕之故而积习有以误之已向者启超由沪来京得读济南高君动忍庐诗一过其间虽不乏纪游纪事而大段尚不出乎六义之外文酒酬和揄扬赠序诸什反觉寥寥可数若高君殆知诗之道者欤古人之诗往往有诗无题今人之诗往往有题无诗青莲之所以为诗仙者在能超然尘埃之表浣花之所以为诗圣者在能蝉脱世垢之辞希腊诗人尼采曰吾爱以血书者盖足以见真性情真境界也高君之诗其性情境界见诸辞表矫然有绝俗之志近世诗集所仅见焉中华民国十年二月新会梁启超识于燕京
大家对梁启超关于诗的观点怎么看的?不妨讨论一下,看法独到者,吾必另加三百分赏分。恳请诸位赐教!

  古之诗,不出乎“六义”也。汉以来之乐府歌谣,唐以来之感遇遣兴,犹有六义之遗风。后世诗集,强半为文酒、酬和,揄扬、赠序之作。翻阅集中,一种世俗鄙俚之习、敷陈粉饰之词满目烟芜。真义销亡,至此已极。呜呼!诗之不见重于世,匪一朝一夕之故,而积习有以误之已。
  <br>向者,启超由沪来京,得读济南高君《动忍庐诗》,一过其间,虽不乏纪游纪事,而大段尚不出乎六义之外。文酒酬和、揄扬赠序诸什,反觉寥寥可数。若高君,殆知诗之道者欤!
  <br>古人之诗往往有诗无题,今人之诗往往有题无诗。青莲之所以为诗仙者,在能超然尘埃之表;浣花之所以为诗圣者,在能蝉脱世垢之辞。希腊诗人尼采曰:“吾爱以血书“者,盖足以见真性情、真境界也。高君之诗,其性情、境界见诸辞表,矫然有绝俗之志。近世诗集所仅见焉。
  <br>中华民国十年二月,新会梁启超,识于燕京。
  <br>
  <br>译文:古代的诗不脱离诗经六义的传统。汉代以来的乐府歌谣,唐代以来的感遇遣兴题材的作品,都仍然继承着六义的传统风格。在这以后的诗集,超过一半的是文题酒令,互相赠答、仿和,宣扬、推重赞许勉励的作品。翻阅这些诗集里面,一种世俗低贱的习惯风气,浅薄陈旧装扮掩盖的辞藻满眼乌烟瘴气、杂乱不堪。真情实感的流失消亡,到这种程度已经到了极限。哎呀!诗不被世人重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是由于这种长期的不良风气耽误了发展而已。
  前一段时间,启超从上海来到北京,有机会读到济南高先生写的《动忍庐诗》,粗略的读了一遍,虽然有不少纪念游览、纪念事情的作品,但大部分作品还没有背离六义的传统之外。文题酒令,互相赠答、仿和,宣扬、推重赞许勉励之类的作品,反倒觉得寥寥可数。像高君这样,是仅有的知道诗的规矩法则的人了啊!
  古人的诗往往有诗没有主题,现代人的诗往往是有主题没有诗。青莲居士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是因为能超越世俗的表达方式。浣花草堂杜莆之所以成为诗圣,是因为能脱离世间习惯的华丽辞藻。希腊诗人尼采说:“我的爱用血书写”,就是要充分的表现出真实的感情,真正的意境。高先生的诗,他的感情、意境显现于字里行间,突出的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愿望。近代诗集中这是绝无仅有的。
  中华民国十年二月,新会梁启超,识于燕京。
  恕我孤陋寡闻,这段话大概出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另外,尼采好象是德国人。
  我是这样理解的:
  诗第一是要充分的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意境的。其次才是格律韵等等。如果写出的东西不能做到这些,再工整严谨的华丽辞藻也是没有灵魂的尸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1
1.即景(七绝)
潇潇潭水起微澜,
湘藕数枝苞已含。
柳絮不知何处去,
子规声里雨如烟。

2.春日(七绝)
日暖天高走四方,
但愁春水漫湘江。
徐风吹过柳轻舞,
燕语呢哝春更长。

3.读史(七绝)
常于斗室品香茶,
爱读诗书兼作札。
史海钩陈多少事,
犹如江水浪淘沙。

4.思乡(七绝)
我自思家泪湿裳,
慢吟短曲诉衷肠。
清风明月皆虚设,
子夜何曾入梦乡?

5.思乡(五绝)
竹影摇书案,
泉声入砚池。
婵娟当助兴,
振笔吐乡思!

6.秋思(五绝)
风吹金菊香,
夜下慢推窗。
孤月寒空挂,
心头思故乡。

7.无题(七古)
秋夜月圆花无缺,
叶随风舞共摇曳。
可怜艳丽正当时,
一片芳心何处歇?

8.回乡偶作(七绝)
陈年往事动乡思,
鸿雁传书谁与知?
好水好山依旧在,
人情世故已非时。

9.愁(五绝)
随处见深秋,
心愁暮雨勾。
所思非所想,
欲说又还休。

10.秋日(五绝)
枫林尽染霜,
中有纤纤黄。
燕去不知讯,
舞风看夕阳。

11.与友吃火锅作(七绝)
今夜月寒露更浓,
铁锅汤沸火初红。
寻常羊肉锅中下,
与友欢谈便不同。

12.明志(七绝)
我欲乘风上九天,
誓将明月揽胸前。
流星不悔辉煌短,
洁白身留天地间。

13.宿深圳某酒店(七绝)
江海浪推夜有声,
山峦起伏宅前横。
嘉宾寄住无愁绪,
怡美春风伴梦行。

14.女友陪同南下(七绝)
列车鸣笛把人催,
女友迟迟不肯回。
笑靥如花今灿烂,
南来北往总相随。

15.咏菊(七绝)
我怅秋风去绝踪,
独怜寒冷压花丛。
爱煞路边金色菊,
静心怒放重霜中。

16.乱秋(七绝)
发际无端枕菊花,
小村昨夜雨沙沙。
公鸡报晓天仍黑,
主客皆疑哪是家?

17.茶韵(七绝)
茶茗细品齿留香,
余韵悠悠不激扬。
饭入口中滋味淡,
后来清爽欲多尝。

18.无题(七绝)
爱意由心款款生,
你情我愿爱弥真。
不唯美貌和财富,
变幻沧桑亦不分。

19.思友(七绝)
崇岭纵然隔万重,
诗文传意两相通。
情如松柏当长久,
更有清香永世浓。

20.思凡(七绝)
星稀月朗动凡心,
坠入红尘化作精。
月色撩人多绮梦,
落花有意水无情。

21.思女友(七绝)
我自思君泪湿裳,
爱吟短曲诉衷肠。
林中远眺无人影,
楠木空床依旧凉。

22.惜曹(七律)
我叹曹丕转世来,
当骑骏马踏尘埃。
艳阳暖暖晴方好,
碧草青青花盛开。
闻道韶华终易逝,
事关荣辱莫徘徊。
辈分长幼方成序,
兄弟相煎或不该?

23.无题(七绝)
红日西沉归暮鸦,
羽毛轻扇绕人家。
红尘或有不详兆,
福祸相依岂管它。

24.漫游(七绝)
我登江岸一扁舟,
喜与沧波自在流。
浊酒一壶相对饮,
浪花也羡我无忧。

25.游成都武侯祠有感(七绝)
中兴汉室梦难圆,
诸葛卧龙不复还。
西蜀纵横英气盛,
蓉城不再是当年。

26.有所悟(七律)
随缘方可不嚣张,
心若不甘性则刚。
道路迢迢随你走,
人群攘攘任我忙。
好心能得好回报,
爱憎分明难感伤。
叶舞花飞何处歇,
儿孙命运自思量。

27.无题(七律)
昨夜秋风去绝踪,
嗟余愁绪绕心中。
异乡飘泊难酬志,
何处腾身可化龙?
爱海方存些许意,
蓬山相隔数千重。
仰天一叹提毫笔,
书罢方知墨未浓。

28.无题(七绝)
蓝伞遮身故地游,
烟花深处望红楼。
宝钗玉佩不曾记,
贝齿朱唇梦里留。

29.月下小酌(七绝)
楼外青山分外斜,
竹林月影舞轻纱。
一杯递与吴刚饮,
也叹蟾宫仅桂花。

(请各位大虾斧正!)
参考资料:版权所有
第2个回答  2007-05-19
古之诗,不出乎六义也。汉以来之乐府歌谣,唐以来之感遇遣兴,犹有六义之遗风。后世诗集,强半为文酒酬和揄扬赠序之作,翻阅集中一种世俗鄙俚之习,敷陈粉饰之词,满目烟芜,真义销亡,至此已极。呜呼!诗之不见重于世,匪一朝一夕之故,而积习有以误之已。向者启超由沪来京,得读济南高君动忍庐诗,一过其间,虽不乏纪游纪事,而大段尚不出乎六义之外,文酒酬和揄扬赠序诸什反觉寥寥可数。若高君殆知诗之道者欤?古人之诗,往往有诗无题;今人之诗,往往有题无诗。青莲之所以为诗仙者,在能超然尘埃之表;浣花之所以为诗圣者,在能蝉脱世垢之辞。希腊诗人尼采曰“吾爱以血书者”,盖足以见真性情、真境界也。高君之诗,其性情境界见诸辞表,矫然有绝俗之志,近世诗集,所仅见焉。中华民国十年二月,新会梁启超识于燕京。

句读大体如此,其间有几句不解者,盖犯了错误,或俺老人家才疏学浅者也。嘻嘻。“希腊诗人尼采”者,可能是梁启超没弄明白尼采是哪国人,这和当时的信息不畅有关,此小节不能泯灭梁启超的学问。
另说明一点,我现在广东,曾到过梁启超的家乡新会,现在新会是一个县级市(也可能改成了区,因为这两年没去过了,不清楚改没改),属于江门地区。而过去江门是属于新会管辖的。巴金写过的文章《鸟的天堂》,其地点也在新会,叫做小鸟天堂,是个旅游景点了。不过抱憾未能瞻仰。
其它的,俺则讷讷不敢言矣。
第3个回答  2007-05-29
古之诗,不出乎“六义”也。汉以来之乐府歌谣,唐以来之感遇遣兴,犹有六义之遗风。后世诗集,强半为文酒、酬和,揄扬、赠序之作。翻阅集中,一种世俗鄙俚之习、敷陈粉饰之词满目烟芜。真义销亡,至此已极。呜呼!诗之不见重于世,匪一朝一夕之故,而积习有以误之已。
<br>向者,启超由沪来京,得读济南高君《动忍庐诗》,一过其间,虽不乏纪游纪事,而大段尚不出乎六义之外。文酒酬和、揄扬赠序诸什,反觉寥寥可数。若高君,殆知诗之道者欤!
<br>古人之诗往往有诗无题,今人之诗往往有题无诗。青莲之所以为诗仙者,在能超然尘埃之表;浣花之所以为诗圣者,在能蝉脱世垢之辞。希腊诗人尼采曰:“吾爱以血书“者,盖足以见真性情、真境界也。高君之诗,其性情、境界见诸辞表,矫然有绝俗之志。近世诗集所仅见焉。
<br>中华民国十年二月,新会梁启超,识于燕京。
<br>
<br>译文:古代的诗不脱离诗经六义的传统。汉代以来的乐府歌谣,唐代以来的感遇遣兴题材的作品,都仍然继承着六义的传统风格。在这以后的诗集,超过一半的是文题酒令,互相赠答、仿和,宣扬、推重赞许勉励的作品。翻阅这些诗集里面,一种世俗低贱的习惯风气,浅薄陈旧装扮掩盖的辞藻满眼乌烟瘴气、杂乱不堪。真情实感的流失消亡,到这种程度已经到了极限。哎呀!诗不被世人重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是由于这种长期的不良风气耽误了发展而已。
前一段时间,启超从上海来到北京,有机会读到济南高先生写的《动忍庐诗》,粗略的读了一遍,虽然有不少纪念游览、纪念事情的作品,但大部分作品还没有背离六义的传统之外。文题酒令,互相赠答、仿和,宣扬、推重赞许勉励之类的作品,反倒觉得寥寥可数。像高君这样,是仅有的知道诗的规矩法则的人了啊!
古人的诗往往有诗没有主题,现代人的诗往往是有主题没有诗。青莲居士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是因为能超越世俗的表达方式。浣花草堂杜莆之所以成为诗圣,是因为能脱离世间习惯的华丽辞藻。希腊诗人尼采说:“我的爱用血书写”,就是要充分的表现出真实的感情,真正的意境。高先生的诗,他的感情、意境显现于字里行间,突出的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愿望。近代诗集中这是绝无仅有的。
中华民国十年二月,新会梁启超,识于燕京。

我是这样理解的: 恕我孤陋寡闻,这段话大概出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诗第一是要充分的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意境的。其次才是格律韵等等。如果写出的东西不能做到这些,再工整严谨的华丽辞藻也是没有灵魂的尸体。
第4个回答  2007-05-31
古之诗,不出乎〈六义〉也。汉以来之乐府歌谣,唐以来之感遇遣兴,犹有六义之遗风。后世诗集,强半为文酒酬和揄扬赠序之作,翻阅集中一种世俗鄙俚之习,敷陈粉饰之词,满目烟芜,真义销亡,至此已极。呜呼!诗之不见重于世,匪一朝一夕之故,而积习有以误之已。向者启超由沪来京,得读济南高君动忍庐诗,一过其间,虽不乏纪游纪事,而大段尚不出乎六义之外,文酒酬和揄扬赠序诸什反觉寥寥可数。若高君殆知诗之道者欤?古人之诗,往往有诗无题;今人之诗,往往有题无诗。青莲之所以为诗仙者,在能超然尘埃之表;浣花之所以为诗圣者,在能蝉脱世垢之辞。希腊诗人尼采曰“吾爱以血书者”,盖足以见真性情、真境界也。高君之诗,其性情境界见诸辞表,矫然有绝俗之志,近世诗集,所仅见焉。中华民国十年二月,新会梁启超识于燕京。

梁君所言,诗之真纯,在于诗内,而非诗外的应酬客套,诗好了,不需要华丽的外衣(题)。李白称诗仙,在于他的心境在云端,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长江之水天上来、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的是自己真性情,而非矫揉造作。

古人的〈六义〉都是从生活、思想中来的,没有那些乌烟瘴气的迎来送往你给我题词我给你做序那一套虚头巴脑的东西。

连西方的思想者尼采,都知道
用心血去写文章,而不是用墨水写在纸上
~~~~~~~~~~~~~~~~~~(俺都佩服俺咋说出这么警醒的话来了捏)

济南高君〈动忍庐诗〉虽也有几篇唱和之作,但不失古风,

唐后,晋的衣冠风流,〈诗〉的民风淳厚,已少有文人再去描绘了。

朱理学说,讲究应用,是现世的功利眼光,文人的心态已是急功近利的,再没人去风雅风流了。所以梁说,唐后式微。

帖上我写的〈迎归〉与诸君同赏

陇上侍田土沾衣,土亦香、汗亦香、麦蔬亦香。
水米可将天下养,需用心、需用力、需用时光。 人生不仅仅是活着,还要有意义。〈士兵突击〉许木木说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有雨麦壮,无风烟长,燕瘦为雏忙。
风梳白发逗斜阳,稚子摇手唤娘。
同响饥肠,同享牛羊声中晚饭香。

一醉与君同,君是谁?

淋漓墨香无人寻,箫声送黄昏。谁与我唱和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