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字有哪些拼音

如题所述

着1 [zhuó ㄓㄨㄛˊ]
1.穿。 唐 王维 《西施咏》:“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元 马彦良 《一枝花•春雨》套曲:“穿一领布衣,着一对草履。”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一章:“这些英姿飒爽的女战士们,身着深蓝制服,一律剪短发。”2.接触;挨上。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这衫儿穿的着皮肉,这裹肚常系在心头。”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近些年来,有些评论家大谈小说的情节和细节,有很多脱离实践,不着边际,成为一种烦琐哲学。”3.指使接触别的事物或附在别的事物上。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 元 于伯渊 《点绛唇》套曲:“着粉呵则太白,施朱呵则太红。”参见“ 着色 ”、“ 着墨 ”。4.遭受;遇上。《百喻经•人效王眼瞤喻》:“汝为病邪,为着风耶,何以眼瞤?” 宋 杨万里 《北风》诗:“如何急滩水,更着打头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思量俺,好命劣,怎着恁恶缘恶业!”《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 别庄燕 同 冯君瑞 着了这一吓,两只脚好像被钉钉住了的。”5.在。 唐 元稹 《定僧》诗:“落魄闲行不着家,徧寻春寺赏年华。” 元 姚守中 《粉蝶儿•牛诉冤》套曲:“闪得我丑尸不着坟墓。”6.着落;归属。《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有了亏空,着在经手的身上赔补,这就有了数儿了。”如:寻找无着。7.带有。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虚里着实,实里着虚。” 元 贯云石 《清江引•咏梅》曲:“未曾着子时,先酿调羹味。”8.关切;体贴。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结知心朋友着疼热,遇忘怀诗酒追欢悦。”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三折:“常言道隔层肚皮隔垛墙,怎想他知疼着痒。”9.可惜;贪恋。 元 曾瑞 《留鞋记》楔子:“我看那小娘子的说话,尽有些意思,则做我铜钱不着,日日来买胭脂。若能勾打动他,做得一日夫妻,也是我平生愿足。” 清 李渔 《蜃中楼•述异》:“做几日工夫不着,就去试一试,也不差甚么。”10.花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航海的,何不只买吃口东西只换他低钱,岂不有利?反着重本钱,置他货物怎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陈定 道:‘只要快些完得事,就多着些也罢了。’”11.能够;应该。表示客观上或情理上的需要。《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玉郎 见 刘璞 虽然是个病容,却也人材齐整,暗想道:‘姐姐着配此人,也不辱抹了。’”12.用;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着甚消磨永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着绫幡做甲,把钵盂做头盔戴着顶上。”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 陈虎 那厮恰纔我说了他几句,那厮有些怪我,我着几句言语安伏他咱。”《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如何着个道理和他说话?”13.教,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只着你夜去明来,倒有个天长地久,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二折:“我既为了 张郎 妇,又着我做 李郎 妻,那里取这般道理。”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你真个没饭吃便着饿死,没衣穿便着冻死。”14.纵有;即使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着一万个 文君 ,怎比 莺莺 ?”15.命令之辞。旧时公文中常用。如:着即施行。16.介词。被;让。《秦并六国平话》卷中:“二马才交, 颜聚 便着 李信 一刀斩了,丧命归泉。”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小你你,可怜见,我正要吃几锺酒,吃便吃,则不要着大夫人知道。”《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一回着蛇咬,二回不趱草。”17.介词。把;将。 唐 韩愈 《遣兴》诗:“莫忧世事兼身事,须着人闲比梦闲。” 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二:“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
着2 [zhāo ㄓㄠ]
1.放置;搁。《太平御览》卷七一九引 晋 张华 《博物志》:“作燕支法:取蓝蘤捣以水,洮去黄汁,作十饼如手掌,着湿草卧一宿,便阴干。”《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若不是海船,也着不得这样狼犺东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你怎晓得,舍了那顶破纱帽,何处岩穴着不的这个穷道人。”2.下棋落子。 宋 杨万里 《九日落莫忆同施少才集长沙》诗:“良辰美景只自美,不如且着黑碁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见他着法还有不到之处,小道人也不说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话说围棋一种,乃是先天河图之数,三百六十着,合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3.计策;手段。 元 刘致 《殿前欢•道情》曲:“此一着谁参破, 南柯 梦绕,梦绕 南柯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当得 毛烈 预先防备这着的,先将了些钱钞去寻县吏 周大 ,送与他了,求照管此事。”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他料得会有这一着,这一着终于来了。”4.方言。用于应答,表示同意。如:着,咱们就这么办!
着3 [zháo ㄓㄠˊ]
1.受到;感到。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我是个梦醒人,怎好又着他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我不禁着了恼,也不写回信,只对来人说知道了。” 茅盾 《子夜》十一:“一定是 韩孟翔 这小子着了你的骗!”2.中;恰好合上。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我如今不先下手,倒着他道儿。” 元 李致远 《还牢末》楔子:“正是虎着重箭难展爪,鱼经铁网怎翻身。”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你当日逞英雄与 曹操 做敌头,则被倒空营俺着他机彀。”3.合适;值得。 宋 王道父 《道父山歌》:“种田不收一年辛,取妇不着一生贫。”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那风风流流的姐姐,似这等女子, 张珙 死也死得着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见说 缪千户 正在 陈友定 幕下,当道用事,威权隆重,门庭赫奕。 自实 喜之不胜道:‘是来得着了。’” 田军 《一幅画》:“我到这个乡当通讯员算来着了。”4.燃烧;发光。 明 马欢 《瀛涯胜览•蒲剌加国》:“打麻儿番……火烧即着。” 马南邨 《燕山夜话•发现“火井”以后》:“这种气体聚集的地方,只要打一口井,它就会自然地喷出来。在喷口上一点就着,火力很强。”5.入睡。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三:“强眠终不着,闲卧暗消魂。”如:他困得很,一上床就着了。6.方言。犹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却原来 金老 推逊时, 王老 往袖里乱塞,落在着外面一层袖中。”如:着后头。7.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八和齑》:“﹝齑臼﹞底尖捣不着,则蒜有麤成。”《红楼梦》第五十回:“我猜着了,必定是耍的猴儿。” 老舍 《微神》:“又去了两次,都没见着。”
着4 [zhe ˙ㄓㄜ]
1.助词。紧接动词后,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大王教此剑去别宫中挂着。”《红楼梦》第五十回:“如今称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 鲁迅 《呐喊•药》:“ 老栓 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2.助词。用在某些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比较等。《红楼梦》第五十回:“这才是十月,是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着呢。” 老舍 《微神》:“怜比爱少着些味道,可是更多着些人情。”3.助词。紧接在某些动词后或放在某些祈使句末,表示强调、催促、商量、请求等语气。《水浒传》第六三回:“ 秦明 勒马,厉声高叫:‘ 北京 滥官污吏听着!多时要打你这城子,诚恐害了百姓良民。’”《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 西门庆 道:‘也罢,我也不留你,你且家去说声着。’”《红楼梦》第三九回:“ 宝玉 信以为真……按着 刘老老 说的方向地名,着 焙茗 去先踏看明白,回来再作主意。”4.助词。加在某些介词后面,使变成复合介词。 鲁迅 《呐喊•药》:“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为着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而发布的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说服教育,单靠行政命令,在许多情况下就行不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8

什么是多音字 有哪些例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