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办学条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学校有四个教学部:高中部位于盐田区盐田路1号(占地13万多平方米),初中部位于福田区红荔路2005号,附属小学和分校分别位于香蜜湖香仙路及龙岗区布吉荣超路。而已经开工的国际部则位于白石洲附近,即靠近南山区的位置。
学校拥有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设备,全部教室装备了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校园网与各教学部联网。学校拥有典藏丰富的图书馆、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充足;体育设施完备。
高中部图书馆建于2003年9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本馆以紧密配合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为宗旨,千方百计、尽可能扩大资源与服务,给学生提供各种求获知识的途径,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从图书馆获得乐趣、知识和再教育,经过五年的发展,本馆已发展成馆藏丰富,运作良好的中学图书馆。
高中部图书馆总面积达七千多平方米,设有学生期刊阅览厅、电子阅览厅、教师阅览厅、综合书库、自习室等功能室。经过五年的发展,高中部图书馆现有藏书8万多册,学生人均藏书已达30多册。馆藏文献丰富,藏书利用率高,根据对前两个学年度的统计,开放日的日平均借书量为170册,占在校生的1/16。学生阅览厅、自习室座位达250个,订各种报纸期刊500多种,电子阅览厅座位180个,并配有电脑180台。校图书馆从建馆之初就使用ILAS管理软件,实行自动管理。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良师资队伍。拥有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106名,中级教师83名,聘有外籍教师9名。自1990年建校以来,共有134人次获国家级和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自深圳市“名师工程”实施以来,有22人次当选深圳名师。
校长-汤佳宏,1957年7月生,现任深圳外国语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1991年8月至今,深圳外国语学校任教,历任学生处、教务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党总支副书记。深圳市优秀校长,深圳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
副校长-黄海强,1962年11月生,深圳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党委委员。1991年8月至今,深圳外国语学校任教,先后任学生处副主任、主任、教务处主任,副校长,校党总支委员。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
熊学珍,女,1954年生,籍贯四川,深圳外国语学校学生处副主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自1991年调入外语学校,十几年的深外生活,铸就了她在外语学校的辉煌,尤其在创建“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了艰辛的努力,成为外语学校首位特级教师,是外语学校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师之一。她曾6次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其中1992年、1994年、2000年曾三次被评为深圳市优秀班主任。在育人的岗位上,她一直秉承“先教学生做文明人,再教学生做文明事”。其个人先后获得1998年深圳市教育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全国百名优秀政治教师称号、2000年建校十周年“优秀园丁”奖、2001年首批深圳市政治学科带头人、2001年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称号、2003年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学校优秀管理奖、2006年深圳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奖项。 英语教育
英语教育可谓是深圳外国语学校的镇校之宝。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深圳外国语学校自成一套英语教学方法,自有特色。
初中部和初中部分校以ATTT(A Ticket to Tomorrow)、New Horizons(2011届的学生停用一年,现已再次启用)、Connect作为主要的英语教材,对学生的听说、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初中部的毕业生的英语水平那是相当的高。
小语种教育
根据每年初中部教师资源的情况,学校开设不同的小语种专业班,专门进行小语种教育。在初中部,每位英语班学生在初一、初二都需学习一门第二外语。而在高中部,学生可以选学小语种选修,但由于高考压力,学习内容和学制的规范程度远远不如初中部。学校已设置了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班,而俄罗斯语仍不成熟,仅作为选修课。其中,日语是最早设立的小语种,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相对其它小语种也更为强大,其中学校的第一位日语外教宫本芳行先生功不可没。
初中部小语种班学生依自愿情况保送高中部,不需中考成绩。
由于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小语种的保送率有所下降。
保送生制度
深外是全国首批13所可保送20%高中毕业生上重点大学的外国语学校之一。
AP出国教育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高中课程改革的新形式、新做法,为充分发挥我校外语优势,率先实现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朝着“办国内外一流名校”的目标迈进。学校经过详细研究与深入考察,决定开设“深圳外国语学校美国名校预备班”,引进AP课程。这项工作得到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校向教育局申请引进美国AP课程作选修课的报告,市教育局领导还特别请示了省教育厅,教育局于2010年2月1日正式批准这个报告。这样,我校是广东省第一个由政府部门正式批准可以开设AP课程的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美国名校预备班于2010年2月3日在初中部正式开学。
绿色通道
每年深外有相当一批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进修,而这绿色通道不需要学生专门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学习SAT或TOEFL课程等,只需凭借高中成绩单,通过绿色通道的英语考试以及面试即可进入,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便利的出国路径。
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1.课程设置应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3.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分制”管理,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5.有利于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内容
必修课
学校必修课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按照国家规定开设的选修课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9门学科。除国家课程外,学校还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选修课(校本课程)
1、特色类课程: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英语、诗歌与写作、英语电影欣赏等。2、学科竞赛辅导类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在内的兴趣课。此类课程在深化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及科研能力。通过活动和辅导,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可培养一批参与各级各类竞赛的学科尖子。3、体育活动、艺术类课程:主要包括: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网球、三棋(国际象棋、围棋、中国象棋)、定向越野、素描、声乐、心理健康教育等。此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4、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学校的需要安排的相关夏令营活动。主要包括高中生美国夏令营、加拿大夏令营、德国夏令营、法国夏令营等。5、为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而开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去盐田港、新一佳等企业参观,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的敬老爱老活动。
三、课程安排
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时间1~2周。各学年40周教学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3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分散在学期当中安排);高三年级上课22周,复习考试12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分散在学期当中安排)。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活动总量35课时,每课时40分钟。3.各学年课程安排:高一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程、校班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高二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校班团活动、选修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高三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文、理基础、体育、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程、校班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学校根据“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教师评价部分和教材评价部分另附)。
(一)考核方式
1、考试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必修课程的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实行考试。考试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和标准确定考试方式和组织命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务处主要负责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考试,期中考试由教务处组织试卷,侧重于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参加市、区组织的联考,或协作考试,侧重于目标评价。由备课组组织的单元过关一类的测试一般每月一次。
2、考查
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考核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并且不断完善。学校根据不同选修课的内容、授课方式,运用观察、交流、测验、自评与互评等不同考核方式组织体育等必修课、综合实践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考查。如学科知识竞赛、各种技能竞赛、论文写作,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论文答辩、表演等多种方式,重点考察学生主动参与的态度以及在学习中能力的提高程度。
(二)学分制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自2004年入学高一年学生开始试行对选修课、地方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学分制评价管理体系。
(三)课程评价的发展
课程评价内容与方式必须有所变化并不断发展,以达到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目的。学校将认真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指标包括:(1)认知领域内(知识、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学力评价;(2)技能领域内(语言技能、实验观察及实用操作技能、运动技能、表演技能等)的学力评价;(3)情感领域内(态度、兴趣、习惯、审美、鉴赏等)的学力评价;(4)其它领域内的潜能发展的评价。通过以上对学生诸方面的评价使学生能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加强个性培养,加强自我发展。
五、课程管理
观念的转变是课程发展的先决条件,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教师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和育人方式观,为课程改革发展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注意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等关系,强化科学意识和规范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学校鼓励教师努力实现优化教学观念,变教师主宰学生为教师适应学生;优化教学环境,变强制、封闭为民主、开放;优化教学过程,变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优化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探讨式;优化教学手段,变传统的单一媒体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五个“优化”保证课程既定目标的实现。
积极进行与课程发展相关的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师素养的提高的研究”、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市级立项课题三个、区级立项课题五个。
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课程专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课程委员会,及时收集、反馈学生、教师等各方面人员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对学校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进行课程内容调整,改进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形成教材不断革新的机制,使课程应成为一个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