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难学还是英语难学?原因.

如题所述

要看条件吧 。
外国人学中文比中国人学英文难。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语是一门很困难的语言。
据统计,美国的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汉语很费力气。其实中国人学习英语要比外国人学习汉语容易得多。在世界性的调查中,各地区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
为什么学习汉语要比学习英语难呢?学习英语,仅需要掌握字母,音标。然后可以组成单词,句子,最后是短文,大概分为五步。而汉语首先要学会音节,然后是拼音(外国人不会发一声和四声音调,所以音调不包括在内),接下来要学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包括在内),然后组成字,组成词(包括成语),然后是句子,最后才是短文。大概分七步,况且汉字的造字结构是很复杂的,有许多形近字和形音字,所以外国人认为汉语很难,不好学。事实上确实如此。但是如果生长在中国,耳熏目染,即使父母都是外国人,学起来也会简单得多。

又因为汉字的构词法巧夺天工。词头前缀、词尾后缀是英文常用的构词法。比如Saccharose(糖精)和Saccharomycetes(酵母菌)有相同的拉丁词头,但记住它们即便对英美人士也非易事,至少我测试过的几个母语是英文的工科研究生是这样。一维的串状结构是导致其不醒目不明了的直接原因。试问读书至研究生,连酵母菌与糖精都不知道,又该叫人作何感想呢?
  用汉字组词描述起来简洁明了。即便是没吃过糖精、没用过酵母菌的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炼部分”,比糖更甜(尽管这不确切);酵母菌是“一种能引起发酵的细菌”。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简单地组词,即便组出来也恐怕令人难以接受:糖精=Sugessece="Sugar"+"Essence"(“糖”与“精”合起来),酵母菌=Yeabacteria="Yeast"+"Bacteria"(“发酵”与“细菌”合起来)。这岂不是太不像话了?
  与拼音文字一维串状前后缀构词法不同,汉字是通过二维方式构字的。例如:
  “人”在无门的四堵墙内便成了“囚”;
  “木”在无门的四堵墙内要受“困”;
  “露”-下“雨”天在大马“路”上要暴“露”在雨水之下了;
  “米”(与粮食有关)“唐”(表声)=“糖”;
  柴“禾”上长“草”=“菌”;
  “木”“林”“森”——分别是wood、tree和forest的意思,但比较之下哪一种构词法更好?答案一目了然。
  在当今的英语社会,早期英文造字所遵循的拉丁词根早字法也已逐渐被甩开了,类似以上造的Sugessece,Yeabacteria可一点都不是笑话,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商店里不同品牌的巧克力、糖果总会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在字典里找不到,它们会随某个厂家的某种巧克力糖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当一个外国人读到这个词时,他不会意识到这是北美某个地区的很受欢迎的一种糖果,多半只能和中国人一样摇摇头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3
废话,当然是中文。你从语言学分析一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