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里的木偶》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怎么判断的呢?

【文章如下】
昨夜大雨,和朋友在电闪雷鸣里开窗神侃,侃出了一个镜子理论。

所谓镜子理论,说的是人总爱向身外找镜子,借镜子来看自己的模样,并且,总愿意镜中的那个我变得漂亮些。比方说,金钱可以照出我的富有,朋友的欣赏可以照出我的坦诚,靓女的回眸可以映出我的倜傥,领导的赞许可以证明我的才智,下属的恭敬可以显现我的威仪,等等。——我们常常就是为了镜中那个英雄、美女、富翁的形象,不顾一切地打拼。

一直忘不了大学时那个研究生的身影。他是万米跑场上的最后一名,剃个光头,跑了一半就泄空了力气,踉踉跄跄。第一名冲线时,他还剩三圈;前面所有的人都冲了线,已经美滋滋地喝上了易拉罐了,他还剩两圈。这家伙孤零零地在那里硬撑,跑得筋疲力尽,像一个破风箱在拼命地拉,随时都可能垮掉。全场在为他鼓掌,为他喊“加油,加油”,喊声震耳欲聋。掌声响起来,他跑起来,掌声落下,他的身体晃下去,十分辛苦。现在想想,这小子就是被掌声给害苦了,满场的掌声鼓励他成为一个英雄,他为了这个英雄形象,必须继续跑,就是倒下去,死掉,也要死在这样的镜像里。

我理解这种英雄情结。我们以前所受的教育往往就是以悲壮的形式跑下去,所谓“为了荣誉”、“挑战自我”。可现在想一想,我为什么一定要为了那掌声而突破我的极限?透支我的生命?那残忍的掌声,该死的掌声。我想听从身体的呻吟,停一停,我跑不动了,确实是跑不动了,你鼓掌我也不跑了,行不行?

再想想,其实受害的又岂止是那位研究生。我们都可以回过头看一看,看有没有与他一样的经历。为了镜子中那个“英雄”、“美女”的形象,该放弃时不放手,苦苦地傻搏,死拼,瞎撑?

我回头的结果是:害怕。不仅一次两次,一年两年,这么多年来,无数次,别人做赏识状拍拍我的脑袋,我就像猴子一样翻筋斗,别人做赞许状喂我一条小鱼,我就像傻乎乎的海豚一样拼足了劲跃起顶球。为了在镜子中像个“人物”,我确实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神憔形悴地做了不少没必要做、不值得做、做了也白做的事情。说到底,很多情况下,镜子是别人手中的道具,我被别人当猴耍。

可以说,在乎镜子中的形象,是人性的弱点。若不提防掉进去拔不出来,整个人生的过程都会变成了一场哭笑不得的闹剧。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皇帝老儿,你说刚开始他不知道那裁缝装腔作势给他穿的是啥东西?他身上的触觉是不是全失灵了?不一定。可是他被周围的哈哈镜给蒙蔽了,他从周围的人们给他竖的镜子里看到的不是身无一物,而是倾国倾城的华贵、万世独步的威仪,所以他飘飘然了,也掉进去了,所以他必须一件一件地脱个精光,然后再像模像样地一步步一路走过去。想一想,这个故事嘲笑了什么?单单嘲笑了皇帝的自欺?嘲笑了举国臣民慑于皇权的欺人?不,不仅仅如此,它其实嘲笑了人本身,指出了人性的误区。镜子里的影子是美丽的,不错,可这样的镜子往往是毒品,抽起来享受、舒服,可是要命。

如何克服人性这个弱点?我想,人之所以需要身外镜子的光鲜回照,常常是因为他内心的空虚,所以,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心中竖一面真实的镜子,时时自省,时时擦拭,时时映照,记住自己的根本状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在人生的万米跑道上,即使我们真的落到了那个光头研究生的地步,没关系,别人的掌声不再能成为我们继续忍受的理由,别人的嘘声也不能再成为我们退场的恐惧——一切,收发随心。

应用文体 或 散文 应用文体偏重

应用文
  应用文体可分为四大类:记写事实类、阐述观点类、解说知识类、经办事务类。这四类缺一不可。有人认为,只有经办事务那一类才算应用文体,前三类都不算。这种看法不符合两分法。如果前三类既不属于文学文体,又不属于应用文体,那它们属于哪一类呢?如果把它们与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并列,显然是不科学的。它们的实用性是如此明显,理应属于应用文体的范畴。
  像报告文学、杂文、科普小品等文学味相应较浓的文体的归属,争议尤甚。

记叙散文--以记人、事叙、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
一、 诗歌
  二、赋
三、骈体文
 四、词
 五、小说
六、散 七、戏剧

  八、应用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