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讲不讲平仄?

如题所述


宋词的平仄结构,亦即宋词的声律。对于宋词,声律的“声”指声调,实际指平仄,所以声律就是平仄组合的规矩,最简括的表述就是平仄结构。在上述谈论宋词与绝句的关系中,已涉及到宋词平仄结构的根本特点,指出宋词与新歌行一样都是追求句中的平仄相间的。但新歌行句式比较齐整,而宋词又名长短句,句式却参差不齐,宋词的声律情况,自然另有自身特色。这里再把宋词不同句式的平仄分布,逐一加以阐述。

一字句。或平或仄。《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声。 如蔡伸的“天!休使圆蟾照客眠。”《钗头凤》的末句是三个一字句,仄声。如陆游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二字句。二字句截取格律诗五言律句一二或三四两字。 1“仄仄”。如“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辛弃疾《定风波》)2“平平”。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3“平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4“仄平”。如“月娥,唱后颜酡。”(王迈《沁园春》)

三字句。截取格律诗五言律句的后三字。1“平平仄”。如“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2“仄仄平”。如“想玉人、归何处。”(杜安世《端正好》)3“平仄仄”。如“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满江红》)4“仄平平”。如“夜来秋,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陈亮《诉衷情》

宋词有一、二、三字句,也有一、二、三字逗。所谓逗,是宋词中一种衬字,不论平仄。衬字不独立成句,起带出下文的作用,通常不加标点,念读时稍作停顿,这里用斜线隔开。例如:

一字逗。如“纵/ 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

二字逗。如“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三字逗。如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叶梦得《应天长》)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五言律句的前四字,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如 “北国风光”,“惊涛拍岸”,“孤帆明灭”,“旅枕梦残”。

五字句。五字句就是五言律 句,即这四种句子:“仄仄平平仄(如“寂寞开无主”),平平仄仄平(如“孤窗月影低”)。平平平仄仄(如“人生如逆旅”),仄仄仄平平(如“驿外断桥边”)。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如 “破纸窗间自语”),平平仄仄平平(如“平生塞北江南”),仄仄平平平仄(如“未解庄生天籁”),平平仄仄仄平(如 “鸣弦尽上细声”)。

七字句。七字句就是七言律句,即五言律句每句之前加一与其后相反的停顿:“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刘郎已恨蓬山远”),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更隔蓬山一万重”)。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淡月低云天气好”),平平仄仄仄平平(如“人生自是有情痴”)。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 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声如“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第三字用平声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用两个律 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字句。十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七。如“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

十一字句。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又如“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词的句子,常会在字数总量完全相同、平仄顺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的分割。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句子的分合。句子的分合自然会引起句式的变化,产生一些看似不规则的句式。分合仅为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以下分别作些简要的说明。

先说说两句之间的分合。两个句子叠加起来另行分割出长短不一样的两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有这样两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4+7);而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在同样的位置上却写作:“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这是(6+5)。又如张炎的《八声甘州》有两句写作(8+5):“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而吴文英的《八声甘州》却在相同位置上写作(5+8):“渺空烟四起,是何年青天坠长星”。有时七字句也可能存在扩缩。如柳永的《八声甘洲》这样的句子:“争知我依栏杆处,正恁凝愁”,其中的七字句,平仄组合为“平平仄平平平仄”,与七字句的常规句式不同,很令人困惑。想解除这个困惑,便要考虑到它不是独体的七字句而是合体的七字句。对照一下辛弃疾的《八声甘州》,他在同一位置上正写着“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可见,使人困惑不解的“争知我依栏杆处”,不过是个“3+4”的合体七字句。

再说说两句以上的分合。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合为两句,或分为三句。例如《水龙吟》下片末尾的十个字,苏轼合为两句:“寻郎去处,又还被惊呼起。”作(4+6);秦观分为三句:“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作(4+3+3)。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合为两句,或分为四句。《木兰花慢》下片开头的十二个字,陆游合为(7+5)的两句:“星坛夜学步虚吟。露冷透遥簪”;柳永分为(2+4+3+3)的四句:“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0
宋词的平仄结构,亦即宋词的声律。对于宋词,声律的“声”指声调,实际指平仄,所以声律就是平仄组合的规矩,最简括的表述就是平仄结构。
宋词也像新歌行一样,在声律上只讲究句中的平仄相间,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平仄体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07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体裁之一,通常也是以五言或七言绝句的形式呈现。在写作宋词时,作者会特别注重平仄的使用来增强诗歌的音韵效果。

平仄是指诗歌中音节的声调高低的对立关系。在五言或七言绝句中,每一行有五个或七个字,这些字按照声调的高低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类。平声和去声为平音,上声和入声为仄音。这些音节的组合构成了平仄比例,从而形成了韵味、音律等多种美感效果。因此,平仄在宋词中十分重要,讲究平仄是写好一首宋词的基础。

总的来说,可以说宋词必须讲求平仄,平仄是宋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3个回答  2011-05-15
肯定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