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作者

如题所述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大学》的作者是春秋末期.曾子

2、《中庸》的作者是春秋时期.子思

3、《论语》的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4、《孟子》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5、《诗经》的作者是佚名,传为春秋时期.尹吉甫采集、春秋末期孔子编订

6、《尚书》的作者是先秦诸子

7、《礼记》的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七十子后学

8、《周易》的作者是商末周初.姬昌

9、《春秋》的作者是春秋末年.左丘明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的影响: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乃是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四书五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文献古籍曾子《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庸(汉语词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中国儒家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中国古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儒家经典书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易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7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整编而成;《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礼记》也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著,后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合编而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作者不可考,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尚书》也是一部汇编的书籍,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具体作者也不详,相传也是孔子编订。《礼记》记载的是周朝的礼仪,被孔子拿来当教材教育弟子。作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周公旦所著,另一说是西汉刘歆所伪造。

《周易》是《易经》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前两部分易经失传。其作者相传为周文王,后被孔子修纂而成《易经》。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现存版本也是被孔子修订过的。

扩展资料:

《五经》之前,其实还有一本《乐经》,其作者不详,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在战国时原有“六经”的说法,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排列顺序为《庄子》的《天下》《天运》两篇的文内顺序,被出土郭店楚简所记“六经”名与顺序印证。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幸免,其余四种皆毁。

汉初,汉儒凭记忆与民间幸存之书恢复内容,汉武帝接续文景时已定官学的三种,将其全部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

汉代整理的“五经”,如果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排列,六种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小学》(汉代习称“五”,一般不包含“《乐》”)。 

另外《春秋》一书本身的文字极为精简,所以后世流传有《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三传来解释原文。后世儒家也把这三传列入了四书五经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02

四书五经作者: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简介: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传世宝典。“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孟子》和《大学》、《中庸》汇集刊刻,问行于世,并称“四书”。

其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字简约含蓄,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涉及文史哲、社会理想、文化教育和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是圣哲孔子精神和风采的集中体现;《孟子》是孟子的讲学语录,着力阐述仁政理论,强调民心在政治、军事中的决定作用。

其思想深邃,辞锋犀利,譬喻精辟,气势如虹;《大学》和《中庸》都是《礼记》中的篇章,作者分别为曾参和子思,讲的都是思考宇宙哲理、认识生活现象、培育人格修养的探索社会规律的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5-30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