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昼夜变化情况是?

如题所述

北半球春分至秋分,昼长于夜;秋分至来年春分,夜长于昼,南半球相反。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度34分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

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春分至秋分。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这就是秋分至来年春分。

扩展资料:

北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晨昏圈偏离两极,与南、北极圈相切。这时,昼弧与夜弧的分割最为悬殊。如图所示:北半球(太阳直射的半球)各纬度昼最长而夜最短;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的昼长和南半球的夜长,皆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到北极圈内,纬线全线是昼弧,昼长达24小时,“夕阳”连着“朝辉”,终日太阳不落,称为极昼。在南极圈内,纬线全线位于夜半球,24小时漫漫长夜,终日不见太阳,称为极夜。

赤道是唯一保持昼夜等长的地方。从几何上说,赤道和晨昏圈都是地球的大圆;两个大圆相交,必相互等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昼夜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5

以北半球为例,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赤道,昼夜等长。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北半球春分日至夏至日、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昼越来越长。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昼越来越短。

扩展资料:

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南北纬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其中一条的昼长(夜长)等于另一条的夜长(昼长)。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昼长(夜长)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这两天就是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距天数相等的两个日期。

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赤道(为0)向南北两侧递增(最大为24小时)。极昼、极夜天数由极圈(一天)向极点递增(半年)。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的计算方式是:

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2;

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直射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3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赤道昼夜等长。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南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春分春分昼夜平分,为什么呢?春分是天文类节气,有两重含义。一是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各地昼夜时间相等。二是古时以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昼夜长短平均,春季九十日平分”。

目前,有关节气记载的最早文献记录见之于《尚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止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昂,以止仲冬。”“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分别相当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据推定,这是约公元前11世纪(殷周之际)的天象。可见,那时便有了春分的概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自古以来,"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指导着农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4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昼夜变化情况是春分、秋分时南北半球都昼夜等长,而夏至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是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夜由自转产生,但昼夜的长度并非等于自转周期,因为当地球自转一周后,同时进行了公转,公转使地球对于太阳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而昼夜是以太阳照在地球上的范围来看的,所以一昼夜比自转周期多3分56秒。

扩展资料: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6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赤道,昼夜等长。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北回归线,昼长短。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北半球春分日至夏至日、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昼越来越长。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昼越来越短。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

而在南北两极,春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