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高手进,“大学生结婚的利与弊”

大学生结婚的利与弊

楼主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2005年,教育部取消了管理规定中禁止大学生结婚的条例,但此项修改是为了与“宪法”和“婚姻法”保持一致,并非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教育部司长林蕙青特别强调:“学校不干预不禁止,不等于教育部门就提倡在校学生结婚。”因此,虽然正方罗列了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一系列好处,但我方仍然坚持认为:在校大学生结婚弊大于利!
这是为什么呢?我方认为,在校大学生结婚是利大还是弊大,需要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去综合衡量。
(一) 首先,从个人方面衡量。
1) 在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生产技能。而过早的涉入婚姻生活,必将从时间和精力上对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都是与大学生的根本职责相违背的。
2) 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婚姻对于大学生更多地成为了企业选择人才时的累赘。哪个企业不希望新招募的大学生是富于拼搏的人才,顾家的好青年虽能得到社会的好评,却未必是企业所乐于接纳的。
3) 不仅仅是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婚姻在进入社会后,能否经受住社会的考验,也是个未知数。倘若大学结婚、毕业离婚,又将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二) 其次,从学校方面衡量。
1) 大学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但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将婚姻校园化, 必将引起大学职能的改变,这是与大学的根本任务相违背的。
2) 而大学倡导学术的文化氛围,婚姻家庭过多的进入大学,必将影响大学的学习风气,将大学由一个学术教育机构向居民生活小区转变。
3) 同时,大学中的婚姻家庭过多的出现,也会给大学的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一个原本只专注于学术和教育的机构,不得不考虑如何应对家庭问题。
(三) 再次,从社会方面衡量。
1) 在校大学生结婚,也是对现行社会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挑战,首先将遭到社会主流人群的反对。
2) 同时,年龄集中在18至22岁之间的在校大学生结婚,必将给我国已经很紧张的人口和社会资源问题带来更沉重的压力,这也是与我国现行的晚婚晚育政策相违背的。
3) 而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处于经济依赖状态,新家庭的经济压力,必将转移到双方父母的家庭,这对于新家庭的成长和原家庭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允许在校大学生是高校管理法制化和人性化的体现,但对于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来说,结婚对他们个人、学校和社会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利影响。
因此,我方坚信:在校大学生结婚弊大于利。 首先,从个人方面衡量
在校大学生,就算没有法定的婚姻生活,也会想办法过婚姻生活,那些偷鸡摸狗的时间完全可以节约下来嘛;再说了,就算没有婚姻生活,很多在校大学生也并非在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反而是千方百计从各种途径掌握“人类生产”技能。这种体制下的大学生,表面上是对婚姻生活持否定态度,但实际上又想,矛盾一产生,恐怕就会形成一种“偷着来很刺激”的行为习惯,进入社会之后,一旦出现各种诱惑,由于有了以前偷偷摸摸的惯性心理,自然再次从阴暗面获得利益,也不是什么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了。
事实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容易眼高手低,不满意工作现状,更不甘于通过时间积累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所以跳槽的情况相当普遍,某些行业培养一个熟练工需要相当多的投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们最多收点违约金,但是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有家庭的束缚,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把小年轻飞腾跳跃的猴子脾气改变一些。对于那些弃家庭如敝履的人渣,不在辩论的范围之中。
婚姻经不经得住考验,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问题,一方面是婚姻主体本身的问题。如果他们本身有问题,就算用绳子拴在一起,也不能保证毕业后的婚姻的安全性;社会环境不是个人的问题,只不过受制于个人修养,从大学年时代就形成的婚姻关系,实际上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养成有利于婚姻稳固的正面习惯,习惯了,就是自然的。

学校去管学生婚姻问题,那是不务正业的表现;进入社会的成年人也不是个个都能很快结婚,那么何必强求每个大学生都拥有婚姻情况呢?能够成家的便成,不能够的打光棍也好,做野鸳鸯也好,不正是当前大学校园的现状吗,需要改变什么?
可能会有人质疑大学集体住宿如何解决的问题。这个更简单了,本来学校也就是那么多人,只不过有些人住在一起,有些人想要打乱住在一起。对于有婚姻关系的学生,不提供标准住宿,而另行用价格昂贵的单租房代替,还可增加收入,学校肯定愿意,说不定哪天就变成另一个房地产开放商乐呢,对国民生产总值那是大大有利。有些同学不满单租房的昂贵,但你狗日的没钱结啥婚,进入社会没钱也结不了婚的啊……

社会更多质疑的不是大学生的婚姻生活,而是大学生拿着国家补助,却过着猪狗一般的生活,毫无国家未来栋梁的风范。社会上的人结了婚不可能每天泡在床上,何以见得大学生结了婚会每日骄奢淫逸呢。骄奢淫逸的人,从来不是哪个社会群体有的,而是政治团体的共性。
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根源是大部分人群的社会活动素质不高(就是什么忽悠、赚钱、道貌岸然之类的),但是在大学校园中出生大批新生儿,必然对下一代的总体素质带来质的飞跃,总比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最后生的孩子上个幼儿园都不可得要好。从最基础的来说,婴儿所受的胎教难道不比处于社会压力极大下的胎儿好上无数倍吗?
家庭因素,放心吧。大学中结得起婚应该多半属于中产阶级以上,说不定都是什么国家公仆这类精英集团的子女,他们不存在经济问题,而且他们提前出生的后代占据了更多的资源,早点饿死大部分贱民,对整个国家的腾飞也是好处大大的。
我靠,居然这么有道理……可惜老子读大学的时候结不起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