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时怎样才能轻松押韵?有什么办法没?

如题所述

写诗关键是要有创新,言他人之难言、言他人之未言。押韵不必强求,如《登幽州台歌》,关键是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7
建议看《诗韵合壁》《新刊韵略》和《声律启蒙》
第2个回答  2013-11-07
去看声律启蒙吧。 还有韵表。熟悉一下。久了就熟了。
第3个回答  2013-11-07
现在很少有人追求押韵。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怎样才能写好诗,写出流畅上口,清新隽永,被大众认可喜爱的好诗呢?认知诗歌,无疑重要,但掌握抒发表达的技艺技巧,更是首要。若不能准确认知诗歌,若没有技艺技巧的相助,那么,就算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又如何抒发表达得好?!所以,写诗要从了解诗歌入手,从掌握技艺技巧开头。 诗歌从一开始,就是韵文文学,押韵对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想写诗,想在诗歌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握押韵,娴熟押韵。 转载一篇博文供你参考: 写诗从押韵开始 作者 高志坚一,认知诗歌
什么是诗歌?简单说,诗歌就是文学的一种体裁。这是常识。而我们想知道的,显然不是这个常识,而是——诗歌的根本是什么?
那么,诗歌的根本是什么呢?一句话,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首先是,最终还是!
既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把握运用语言,就是基础,是基本功。然而仅仅明白这一点,显然是不够,不足以认知诗歌,写出好诗的。是的,我们必须要明白,诗歌的语言艺术,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那么,诗歌的语言艺术,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无疑,清新流畅上口,对诗歌至关重要。因为若不清新,若读者根本就读不懂抒发表达的究竟是什么,那么,诸如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等等,就都别谈了。而若不能流畅上口,那美感又在哪里?又有谁会喜爱没有美感的诗歌?而这两方面,都建立在掌握诗歌的技艺技巧之上。
那么,诗歌的技艺技巧有哪些呢?诗歌的技艺技巧有很多,譬如前后呼应,譬如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设置,譬如排比对仗反复等等,但这些都是“树”的枝叶,而不是主干。那么,诗歌技艺技巧的主干,或者说核心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押韵!
是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韵文文学,押韵对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换句话说,写诗若不知道押韵的重要性,若不能掌握押韵,那么,写好诗,写出好诗,在诗歌领域取得成功成就,基本就是做梦——为什么说基本而不说绝对呢?因为诗歌有短小见长的特点,有灵感的显要,所以就算掌握不了押韵,一生一世不停地写,也未必不能写出一两首好诗。但这显然是——诗与愿违的。所以,想写诗,想在诗歌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握押韵,娴熟押韵。

二,诗歌押韵和其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押韵,怎样掌握娴熟押韵呢?且看我一点点展开,一节节详析。什么是韵?所谓的韵,就是尾音相近的字。而在谈论押韵和其的重要性之前,我想先举出两个实例。
第一个是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四句诗,押的是“ai”韵。读者朋友请看一看,若把“云彩”这个词,换成“云霞”,或“彩云”,或“晚霞”,或“彩霞”,是不是可以?完全可以!不但可以,而且丝毫不差。尤其是“云霞”,与下面的——湖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等等,更和谐匹配。然而这一改,还有韵味,还有语言的美感,还能突出诗人惆怅中的洒脱吗?
第二个是艾青先生的名作《礁石》——
一个浪 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被打成碎沫 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 看着海洋
——若把第一节的“散开”,改为“漂散”,或“飞溅”,把最后一句的“海洋”,改成“大海”,可不可以?毫无疑问可以,但这样改动后,再读一读,还有原作悠长的韵味吗?
当然在这里,还要确定的是,由于这两首诗,都有真情真知,有“神”的高度凝聚,所以就算改动了,依然不失为好诗,但与原作相比,显然大为逊色了。为什么会逊色?那就是因为,不再押韵了。如此,押韵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而新诗史上还有诸多名作佳作,读者朋友,尤其是写诗的朋友,若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改一改,把原本押韵的字,改成不押韵的,再感受一下效果——是更好,还是不怎么样了。
而既然明白了押韵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要着重了解有关诗歌押韵的事宜了。

三,押韵对诗作者的要求
首先,押韵对诗作者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呢?第一个要求,就是诗作者要有一定的天赋,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其次更要求诗作者勤奋,能忍耐寂寞。为什么会有这两个要求呢?因为,掌握押韵必须过两关,一是掌握大量词汇;二是在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后,还须会灵活运用。而前者只需勤奋阅读,只需耐得住寂寞即可;后者则除了勤奋和忍耐寂寞外,还要求诗作者具备一定的天赋——若缺乏一定的天赋,那么就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也很难灵活运用。不过,这里要着重的是,一个诗作者缺乏天赋,其实并不可怕,因为俗话说——勤能补拙。若诗作者能笨鸟先飞,加倍投入付出,那么也未尝不能娴熟押韵,写出好诗。
而读了这些,一定有朋友问——怎么才是有天赋呢?或者说对语言的敏感有什么样的显露体现?那么我想说——若您一开始写诗,若您未经任何指导,就押上了韵,写出了押韵的诗,那就说明您具有极高的天赋,也就是极富诗才;若您虽然一开始不明白,但有人一点就通,就明白了押韵对写诗的重要性,那说明您也有相当的天赋;而若别人反复跟您说了——押韵的重要性,而您依然忽视,或不明所以,那就说明您缺乏天赋,缺乏对诗歌语言的敏感。不过,这也不排除您对诗歌认知的错误,毕竟新诗是自由体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尽管对自由的尺度,还没有明确的界限。

四,押韵的规则规律
而明白了押韵对诗作者的要求,我们也就可以开始具体分析,诗歌押韵的一些规则规律了。
在此,我们先看一看旧体诗词押韵的规则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诗歌有律诗,词,曲,近体诗,古体诗等等,在这里,我把所有新诗之前的诗统称旧体诗词。那么,旧体诗词的押韵,有什么样的规则规律呢?旧体诗词的押韵是有严格的规则规律的。譬如四行的绝句,一般是一二四,二四的押韵;譬如八行的律诗,一般是二四六八,至少是二六八的押韵;譬如宋词,《如梦令》的押韵,是一二四五六,或一二四六;而元曲中的小令,在押韵方面的特点,就是密集,基本每句都押——马致远的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一个代表,一个很好的说明。
那么,新诗该如何押韵,有什么样的规则规律呢?新诗被称作自由体,所以在押韵方面,自然要体现自由的特色——这也是时代社会发展,日渐宽松自由的特点。换句话说,新诗的押韵,其实已没有严格的规则规律,而是——能押就押,尽可能地押。具体是,一般最后一个字的韵,就是整首诗的韵,或是最后的韵——因为押韵可以换韵、变韵,这种押韵方式,我将在后面阐述。所以说,新诗的押韵,相对于旧体诗词来说,已非常简单,简单更明了。但简单明了,并不是说就容易掌握,就没有机巧奥妙。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解析新诗的押韵。

五,新诗的押韵方式
首先,新诗的押韵方式有几种呢?与旧体诗词一样,有两种。一是一韵到底;二是换韵,也叫作变韵。而在这里,我要着重指出的是换韵。因为一韵到底不说也明白,就是整首诗一个韵,但换韵则有些难度……
在此,我们先看一首旧体词和一首新诗。
旧体词是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句用了四个韵,分别是ao,ong,ai,ou和iu。
新诗是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梦与诗》——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像
偶尔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尔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全诗三节,押了三个韵,分别是ang,v,和ong。
这两首诗词,都换了韵,换上了自然贴切的韵。那么李煜和胡适,为什么要换韵呢?或者说,为什么有些诗需要换韵?很简单,当一个韵已无法抒发表达情感思想,就要换韵。而换韵就如同一列火车,从这条铁道驶上另一条铁道,至关重要的是,衔接必须极其紧密。是的,稍有差错,就会导致火车出轨、颠覆。所以,诗作者在换韵时,必须反复斟酌——前后上下的衔接。

六,押韵过关
而在了解了新诗的押韵方式后,我再来说一说,怎样过押韵关。前面我说了,掌握押韵,必须要过两关——一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二是在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后,还要会灵活运用。那么,过这两关,有没有捷径呢?我想绝大多数人,是喜欢捷径,希望有捷径的。但在此,我要说,过这两关,没有捷径!惟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地阅读和练习……在阅读方面,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假如您不但熟读了唐诗,还熟读了宋词元曲;假如您熟读了不止三百首,而是三千首,甚而更多,那么过关就会比较容易……而前面我为什么强调,要耐得住寂寞?因为过押韵关的练习,非常的枯燥单调寂寞,所以一个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人,是断过不了此关的。
那么,具体如何练习呢?如下——
譬如——我的一切,我的全部,我的所有。这组词意思一致,却能适应三个韵。
譬如——志向,志愿,抱负,理想,追求等等。有细微差别,却可以替代换用。
譬如——要表达爱情的真挚,可以——爱你到天长地久,爱你到地老天荒,爱你到永远,爱你一万年,爱你到白头,等等等等。而其中爱你到天长地久,地老天荒,又可变成——爱你到地久天长,爱你到天荒地老,一样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韵。
再如——理直气壮,掉过来是气壮理直,一个成语能押上两个韵。而窗明几净,可以作明窗净几,净几明窗,一个词可以有三个韵。
举了这些例子,我想读者朋友也就明白了押韵的一些机巧奥妙。而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前面所说,一方面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另一方面要会灵活运用。
当然,在此还要提醒的是,汉语中有很多词,词组和成语,可以颠倒对调,但也有很多是不能颠倒对调的。换句话说,颠倒对调,必须要遵循自然的原则。譬如,感情倒过来是情感,兄弟倒过来是弟兄,寻找变找寻,奋发变发奋等等,都很自然。但若把“陶醉”变成“醉陶”,把“向往”变成“往向”,将“放了一个狗屁”,变成“放了一个屁狗”,那就真的牵强,真的狗屁不通了……这也就是说,韵要押,但必须押得自然贴切,而不能为押韵而押韵。当然在开始时,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掌握押韵的几个阶段。

七,掌握押韵的几个阶段
掌握押韵基本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为押韵而押韵。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提出质疑——不能为押韵而押韵,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怎么你偏说要为押韵而押韵呢?那么我想问一问,有哪个人还不会走路,就能跑呢?是的,要想跑,首先要会走。要想掌握押韵,首先就要为押韵而押韵,要拼凑,要勉强……因为这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就像一个孩子想跑,就必须先学走路一样——跌跌撞撞,磕磕绊绊是必然。是的,就算一个诗作者富有天赋,也只能相对缩短掌握的时间,而不是不学不练习,就能娴熟。即便一个诗作者,通过勤奋,掌握了大量的字汇,但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也无法灵活运用,自然贴切地押上韵押好韵。所以,掌握押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为押韵而押韵。
第二个阶段,是自然而然地押韵。在诗作者忍耐枯燥寂寞,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阅读和练习后,也就到达了自然而然押韵的阶段。这时候,一旦写诗,明确了素材和立意,就会想到该用什么韵。是的,这时大量的字词就会在脑子里汇集,排列组合取舍……终于变成了富有韵味的诗。
第三个阶段,就是游刃有余,随心所欲地押韵了。这也就是常说的——熟能生巧。到这个阶段,常用的字词自然驾轻就熟,一些比较生僻的字词,也能召之即来……这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达到了写诗押韵的较高层次了。
第四个阶段,无疑就是出神入化。这时候,诗作者也就抵达了至高的境界;这时候,不论是一韵到底,还是换韵,都潇洒自如了;这时候,诗作者的诗作,已看不出任何技巧——最高的技巧,就是所谓的无技巧,无技巧并不是真的没有技巧,而是技巧已极为成熟,在作品里已没有显现。换句话说,就是繁复已成了简单,绚烂已归于平淡……

八,混韵
在明白了押韵的重要性,方式,过关,和几个阶段后,我想再说一说诗韵中的一个特殊情况——这可能是我第一个提出的,混韵。
诗歌押韵,要求韵字——尾音的一致,但汉语的音韵虽然丰富,也有局促,也有难以协调的时候。所以需要有混韵。那么,什么是混韵呢?也就是,虽然韵不一致,但有所接近,吟哦诵读之际,让人几近分辨不出。具体如下——
譬如in和ing和yun,en和eng和un,音调有长短,有不同,但掺和糅合在一起,也浑然,也韵味悠长。
再如u,uo,o,还有o,e,也是一样的道理。
是的,在押不上一致的韵,又不想换韵时,就可以从权,可以混韵,以此来较好地体现情感思想,完成抒发表达。

九,押韵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此外,诗作者在写诗押韵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押韵的字的音调要有所变化,尤其是较短的诗。因为若韵字的音调缺乏变化,那么,诗歌虽然上口,虽然顺溜,但却不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这一点在较短的诗中尤为明显,因为较长的诗,由于有较多的间隔,所以就算异形同音,也至多消减,而不会尽失美感。
二是韵字尽量不要重复。这一点主要也是针对较短的诗——由于古往今来,诗歌都以短小见长,所以诗作者务须明白这个道理,注意这个问题。
三是押韵要有所间隔。因为若押韵太疏,就难以体现韵味;若太密,则会让人读着喘不过气来,更常常会降低诗歌的品味,使诗歌走向顺口溜,打油诗一路。是的,除非押得极其自然贴切巧妙,才能例外,譬如元曲押韵密集,但元朝的一些名家大师,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十,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
写了这么多,我再来谈一谈,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对诗歌押韵的理解,为什么能娴熟掌握诗歌的押韵?以此来分解一些朋友的疑惑疑问。
首先我想说,我自以为自己是有一定的天赋诗才的,因为我十四岁开始写诗,十七岁就意识到了押韵对诗歌的重要性,而期间没有任何人指点我,教导我,也就是说,我写诗押韵,完全是自发的,是我自身的直觉和敏感。
其次,虽然我十七岁就开始写诗押韵,投入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练习,却直到二十四五岁时,才基本掌握押韵。也就是说,从意识到诗歌押韵的重要性到基本掌握,我花了七年多的时间。而从基本掌握,到熟练,到游刃有余,随心所欲,则是十多年后的事了,也就是到我过了而立之年——三十岁以后才达到。所以我深知,押韵说说容易,掌握其实极难的事实;所以在数篇关于诗歌押韵的文章里,我反复说——要耐得住寂寞……
再者,在我感到真正认知了诗歌,写出了大量,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诗歌后,我才开始总结经验,写作诗论。而这篇文章,我已酝酿多年,更极为看重——自誉为我的诗歌理论的支柱,诗歌建筑的大梁。是的,这篇文章,是我毫无保留地袒露我的知见,我的经验……而多少年,我的理想一直是,在取得个人写诗成功的同时,能推动诗歌的革新革命和发展,使诗歌终于能走出低谷,走进读者大众,走向繁荣光荣,所以我非常希望,读者诸君,尤其是写诗的朋友,能细细地读一读这篇文章——我不敢奢望被全面接受,但若朋友们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那么,我也就满足了……

而在这篇文章收尾的时候,我还想说,从我个人的创作实践来说——写诗,立意容易,掌握技艺技巧,也就是押韵,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你深入了生活,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你就会发现,诗歌的素材,到处多是,俯首可拾,就如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而技艺技巧却不是一时半会,乃至三年五年就能够掌握的。而掌握不了技艺技巧,那么,就算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也很难抒发表达得好。是的,诗歌以短小见长,但短小不是好写的代名词——这也是这些年诗歌步入低谷,远离读者大众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写诗人,一方面要有志气;另一方面能争气,能平心静气,掌握写诗的技艺技巧,尤其是核心的押韵,从而写好诗,写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诗。
最后,我想对所有热爱诗歌,喜欢写诗的朋友说——让我们写诗,让我们从押韵开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