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赏析是什么?

如题所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出自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观沧海》。

节选如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如下: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沧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8
日月之行,若出其间;星汉绚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绘,是从海的平面去调查的,这四句则联络廓落无垠的世界,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转,好像都由大海自在吐纳。诗人在这里描绘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个人的幻想和夸大,展现出一派吞吐世界的雄伟气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05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它描绘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转,以及繁星闪耀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无限广袤的感慨。
这句诗中,“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两个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太阳和月亮的运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运行,而繁星闪耀则展现了宇宙的无限繁华和壮丽。在这两种景象之间,诗人用“若出其中”和“若出其里”来表达宇宙的深远和广阔,暗示着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和渺小。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第3个回答  2013-12-21
评析: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宏伟的意境,表现出博大的胸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