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钉: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私吞,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一心想独得利益必定失败,众人谋划策略必遭泄露。

出自——曾国藩《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

原文: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

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6

意思是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私吞,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一心想独得利益必定失败,众人谋划策略必遭泄露。

这句话旨在说明,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自毁前程,而要放眼未来,利益分享方能收到人心。而谋略却不能过于表露,以防被人利用,造成失败。做事情前可以向少数几个明白的人去咨询意见而不可以大量的听取众多的意见。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

出自曾国藩《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而《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出自《国学经典:曾国藩文集精粹》,讲述了曾国藩一生勤于笔墨,死后留下了大量的奏搞、批犊、治兵语录、诗联、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等,计约1500万言。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曾国藩早期以道义号召众人与他一起抵挡太平军,认为有道义就足够了,就能感召别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他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就问幕僚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大家都是我手下的,为什么都去了胡林翼那里)?”

赵烈文回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人都有私心,在你那里得不到官,也发不了财,不走还等什么?)

曾国藩又问:“当如何?”(那该怎么办?)赵烈文回答:“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利用众人的私心来做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公义!)

曾国藩连连点头,从此以后对有功的部下大力奖赏,特别是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于是曾国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济济。

同时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军心一统,为最终成就平定太平军的功业奠定了基础。

第2个回答  2019-08-28

意思是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私吞,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一心想独得利益必定失败,众人谋划策略必遭泄露。

这句话旨在说明,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自毁前程,而要放眼未来,利益分享方能收到人心。而谋略却不能过于表露,以防被人利用,造成失败。

出处:这句话出自曾国藩《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文集精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潘

第3个回答  2016-03-12
做事情前可以向少数几个明白的人去咨询意见而不可以大量的听取众多的意见。
意思就是做事情前必须避免参考过多的建议的。不然你就会因为难以决断而使得事情变得更差。
由于现代中国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化的断裂使得这句话对现在的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其实却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一个比较被广泛接受的观念。现代人往往以为广泛听取意见是有益的。其实不然。因为事情的成败既取决于对事情的了解更取决于实施者的决心。决心动摇的话事情是决然做不成的。
论语中"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其实古人远比现在人想象都聪明的多。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5
利益可以分给其他人而不应该自己占有,自己占有,最后肯定无利益可得。谋划不用多人一起想,人多了容易泄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