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从古至今)

如题所述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到“生态自然”的发展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义学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认识和处理方式。考察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历史过程,就是反思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对于构建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新型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 从“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原始的和谐到冲突和对立

要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史,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从人类对自然观念的认识开始。

古希腊和中世纪,自然一词主要在“本性”意义上使用,后来逐渐演变为“自然事物的总和”这样一个解释。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物理学》中把自然界定为:“自然’是它原属的事物因本性(不是因偶性)而运动和静止的根源或原因。”在古代人看来,“自然”创造了世界万物.她是充满神性而且令人生畏的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不可违背的,由此产生了原始的自然崇拜,自然中心主义应运而生。这种观念决定了人类只能服从自然,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任意践踏。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此,人类只能以其类的依赖性去依赖、屈从、顺应自然,人类通过崇拜、敬畏自然,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维持着原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进人中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还不具备对自然进行根本性改造和变革的能力,还难以驾驭自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还比较小,对天然自然的改变范围也是局部性的,对生态的破坏可以通过自然自身的再生变化和调整得到恢复,因此人与自然保持基本的和谐关系。

到了近代,人们主要是在“自然事物体的集合”的意义上形成自然的观念。自然,从广义上看是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由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所构成的宇宙世界;狭义上则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自然被区分成了两个部分: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随着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从基本和谐变为对立和冲突。

黑格尔最先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人化自然”的观点,认为人把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外在世界的时候,自然事物才达到一种较大的完整性。因此,人把环境人化了,人化的环境就是人化的自然。这样,在黑格尔那里,自然成了区别于精神的物质的东西。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出现了二元分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过去的奴-主关系变为主-奴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成为近现代人的基本价值理念。这种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历史进程。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人类不再敬畏自然.不再顺应自然而生活,而是大规模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因此,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到20世纪中期,全球性生态危机凸现。此后的近半个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危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自然的观念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虽然直到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处于某种紧张之中,现代性的各种危机仍未消除,《京都议定书》协议达成的艰难显示了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仍然障碍重重,但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与和谐共进已经成为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二、从“人化自然”到“生态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本质统一与和谐共生

实际上,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很多思想家开始关注和反思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而引发的生态危机。恩格斯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也指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也就是说,人类应自觉地有目的地利用自己的能动性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同时,他们对自然的概念也进行了新的界定。他认为。所谓的人化自然是指在人类实践、特别是在生产活动影响下形成的与人发生属人关系的自然界,“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把自然看作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首要来源,先在于社会历史,但同时自然并非是与人无关的自在存在,而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为人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或向人生成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双向过程:人设定自然的同时也被自然所设定,人化自然的同时也被自然化。

现代生态自然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思想一脉相承。所谓生态自然,即把自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及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活动最终都必须服从整体的自然规律。这种观点一方面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恢复人的自然地位,把人看成自然界的一部分,表现人向自然的回归;另一方面又把自然界纳入人及社会的发展中,把自然界看成人及社会的自然基础或无机身体。因此,保护自然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的命运休戚与共,人类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对自然观念演变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人类远古时期到中世纪形成的“天然自然”观念指导下,人与自然原始和谐的状态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近代以来以“人化自然”建构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又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正在为人们所唾弃。“生态自然”观本质上是要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生态自然: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要实现生态文明,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向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从改造自然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人类只有保护好自然才能保护好自身。同时还要树立以“大我”为价值轴心的生态整体主义,要从整个人类的价值与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他国、他人的发展,在当代人发展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下一代人的发展。

其次.要从技术上进行革新,引导科技发展的趋向,使自然界成为人类的伙伴和朋友。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越来越明显,用科学理性的手段认识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范围更广,视野更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理解更为深刻。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对解决生态危机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已经有意识地选择适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大力发展无污染的能源和生态农业等。可以说,科技的发展.在构建合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关注科技,依靠科技来处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自然观的价值主张,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科技的负面作用。科技的异化是造成今天生态问题的原因之一,而根源则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的应用”和“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当前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自己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了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加大向自然索取的力度,同时把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搬到发展中国家,以各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运送工业垃圾,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建立生态文明,要克服科技的异化,在进一步发展科技和引导科技在解决生态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要适时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只有进一步发展科技,才能用新技术消除旧技术的负效应,只有适时变革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才能走出负载于科技中人的认识和目的的误区。马克思对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极其精辟的概括:共产主义是以他人的发展为自己发展的先决条件,因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是生态文明的实现,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7
这问题都能写论文了......提问就不能具体点吗追问

少一点就行

第2个回答  2011-05-07
en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