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中有多少个弟子?最得意的门生是谁?

如题所述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因此,孔子一生中弟子3000多个。孔门七十二贤是其中优秀的弟子,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

另外,孔门十哲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记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扩展资料: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其大意是:颜回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抬头看,越觉得它高明,越用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

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已能够独立工作。要想再向前迈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所以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回

百度百科——孔门七十二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7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因此,孔子一生中弟子3000多个。孔门七十二贤是其中优秀的弟子,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另外,孔门十哲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记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扩展资料:

颜回人生经历:

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东汉郎凯说: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十九岁向宋戴氏求婚,二十岁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子颜歆。

由于颜回用脑过度,二十九岁时,头发全白,不幸在四十岁病死。颜回死后,历代统治者都为他封官晋爵,唐朝赠封他为兖公,宋朝封他为兖国公,元朝封他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又尊为复圣颜子。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颜回

百度百科-孔门七十二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6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3000弟子中排名第一,可惜英年早逝的是?

第3个回答  2014-07-12
孔子一生有学生三千多人,入室弟子72人,当然其中成年人30人,未成年人42人! 颜回:颜回(前521-前481),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春秋末年鲁国(济宁市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前521),卒亍鲁哀公十四年,比孔子小30岁.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诲,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孔子曾称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1
孔子一生的弟子特别多,出名的有七十二个,称作七十二贤士,醉得意的我认为是颜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