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迎世园作文

如题所述

、、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三分之一。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6
写一下这篇文章的提纲和主旨吧:
1.写地球大气污染造成的温室效应,机理及危害;(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元凶)
2.写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热电厂,石油燃料的燃烧,热带雨林的减少(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植被的破坏等),直接影响到到我们唯一生存的环境-地球的生态稳定性(每天有大量物种灭绝);
3.重申环境对我们生存的意义,写人类如何适应工业化发展及和谐自然双重发展;讲一下具体的减碳行动,如生产工艺的改进、关停十五小、全民减碳行动(节约用电、用绿色节能电器、选择适宜的空调温度等……)
4.提倡导口号,影响身边的人,共同行动!
第2个回答  2011-05-14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三分之一。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第3个回答  2011-05-15
鲜艳的红领巾深深地印在我心中,它如同烈士的鲜血一般,它激励着我前进,让我奋发向上,我记录着我的童年,我的一切。

童年时的我天真、活泼、充满激情,想为社国贡献一份力量,便努力的充实自己。

我如同羽毛渐翼的雏鹰,想要尝试飞翔的滋味;我如同崭新的帆船,想感受乘风破浪的感觉;我如同胜利者,想要赢得他人的肯定。

就算是鲜艳的花儿,也会经历挫折;就算是参天大树,也会有失望的时候。我也如此,在这条道路上,我失望过,想要放弃。

有一次,我真的绝望了。独自走在大街上,我似乎觉得天是那么黑,连小鸟也不肯定我的做法。我简直想躺在妈妈的怀里嚎嚎大哭。可是我没有哭,因为我看到了一群“红领巾”,他们帮助的人,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他们遇到过再大的挫折,但是他们都坚台的挺过来,不屈服、不放弃。而我呢,也是一位“红领巾”,我却不能像他们那样坚强,因一时挫折而承受不住,想要放弃。这是我一向的作风吗?我迟疑,当初我满怀激情想要做出一点成就,而今我却要放弃。我不甘心,我不能屈服,我要向那一群“红领巾”学习,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我都要坚持下去。正应如此,我克服了心理的重重障碍,用另一种角度去对待事情,用满腔热血重新去实现当初的愿望。

正因有信念,我就像初开的花儿一般,想把自己的芬芳传给他人;我就像安升的朝阳,想把自己的光辉传播给每个人;我就像成功者一样,想要与人分享收获。

我不会再轻言放弃。因为我每时每刻都是一位“红领巾”,红领巾永远飘在我面前,它是推动我前进的动力。它是我的知心朋友,与我同分享我的喜怒哀乐,无怨无悔。

就这样,我欢度六年小学。这六年,我过得充实快乐。因为有红领巾的陪伴,我不会孤独,也不会寂寞。六年后,我离开亲爱的小学,进入初中,虽然我的胸前不曾戴有红领巾,但是红领巾早已在我心中,因为我永远认为我是一名“红领巾”,我应以一名“红领巾”的身份去履行我应尽的义务。

红领巾在它心中装着一个女孩梦想,红领巾永远为她默默加油红领巾永远是她的依靠。我深信如此,因为我是一名“红领巾”。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第4个回答  2011-05-15
人类文明的旅程从今天跨上新的高度。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寄托亿万人美好憧憬的世纪梦想,一个激情体验人类文明成果的科学盛会,一个追求交流、沟通、对话、合作的和谐大舞台,在和煦春风中呈现给世界——这就是我们学生的世博心愿!
第一次将承载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使命的综合性世博会带到发展中国家,结束了它历来是“发达国家专利”的历史;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探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方向;第一次设立实践区,开启博览之余的实践先河——在159年的世博历史上,在人类追求科学发展的不歇征程上,上海世博会,正在树立起新的坐标。
跨越国度、民族、文化的空前聚会
5月1日,随着神奇的“磁悬浮”金钥匙转动,世博会历史上参展成员最多的文明盛会,正式启幕。在随后的180多天里,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内42个自建馆、11个联合馆正式开门迎客。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188场国家馆日和29个国际组织荣誉日、预计7000万人次以上的海内外参观者……上海世博会将历史性地成为一场跨越国度、民族、文化的空前聚会,一次人类对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集体畅想。
开园第一天,法国馆外人头攒动。热情的参观者为了一睹以“感性城市”为主题的法兰西魅力,早早排队等候。馆内,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传世名作集体亮相——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梵·高的《阿尔的舞厅》、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高更的《餐点》,还有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静候品鉴 七件“国宝”同时出国展出,在法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其中有5件单品的保险金额都在1亿欧元以上。上海世博会法国馆馆长弗兰克·赛拉诺说,能与之相比的,只有近半个世纪前,戴高乐将军曾特别批准将《蒙娜丽莎的微笑》送到美国展出。而法国《费加罗报》称:“全法国都为世博会出动。”
正在世博园参观的复旦大学英国留学生尚斐惊叹:简直不敢想象,还有什么展会能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何止是法国,上海世博会上,很多国家都拿出国宝级珍品和凝聚文明结晶的案例示人。丹麦“小美人鱼”、塞舌尔国宝亚达伯拉象龟、新西兰银厥、日本新概念车、俄罗斯月球车……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确定在本届世博会博物馆和城市足迹馆展出的顶级珍宝就达330件,“这在世界现代历史上称得上绝无仅有” 。
外形宛如太空堡垒的“紫蚕岛”——日本馆一开馆就游人如织。这个覆有太阳能发电装置膜结构“会呼吸”的展馆,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历史与未来的精彩展示,来启迪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对21世纪新型的城市生活形态的思索。
俄罗斯首次在世博会上设立自建馆,德国建造了其参展博览会以来最大的展馆……“未来的种子”、“梦想的力量”、“文化的传承”、“城乡的互动”……美妙绝伦的未来画卷在黄浦江畔打开,异彩纷呈的文明之旅从此启程,心灵交融的畅想曲在此奏响——跨越鸿沟的全球文明,汇聚在世博园。
“无论是规模、资金,无论是资源、智慧,迄今为止,各国对其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展馆投入之多前所未有。”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这是一次空前的文明大聚会。”
世博会从这里开启新境界
159年前,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水晶宫举办,盛极一时。水晶宫内万国彩旗飘扬,参观人流摩肩接踵,20多个国家参展,600多万人次参观,展区面积达9.6万平方米,展品逾1.4万件。但进入21世纪后,世博的光华似有趋淡之势,甚至出现了“世博过时论”。今天,159岁的世博会在中国、在上海焕发出新的青春。上海世博会对世界的奉献远不止于一个盛典、一届盛会,更在于从这里开启了新的境界
今天,159岁的世博会在中国、在上海焕发出新的青春。上海世博会对世界的奉献远不止于一个盛典、一届盛会,更在于从这里 从传统的产品展示拓展到创新理念和经验的交流、从现实成果的陈列延伸到对未来的展望和畅想,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也是世博会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在世博园浦西园区一个约15公顷的展区内,“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四大领域的“活”案例,像磁铁般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参观者惊奇的目光。从别出心裁的大竹屋到“零碳社区”,从上海的“沪上生态家”到台湾的垃圾零掩埋,从建筑新构造到新能源利用,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案例,探寻着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种种可能。
走近世博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是各国独具特色的展馆。世博会集中展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发展方向及未来发展前景,这同时也体现出世博会是各城市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此次世博会除凝聚全球最具发展和最前沿的科技和技术发扬光大的核心继续传承之外,还将世博会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海世博会更加注重低碳和环保的理念,将这种环保理念与世博会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为“低碳时代”的到来起到了先峰和带头的作用。本网主要就环保这一视点对世搏会进行部分环保理念的介绍。通过细节展示世博会的环保理念。 世博会最具环保特色的当属是建筑的设计,环保材料成为各个展馆的首选,无处不体现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低碳、环保则是对这一主题的最佳诠释。例如: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立足“沪上”城市、人文、气候特征,通过“风(自然通风和风能利用)、光(自然 采光和太阳能利用)、影(建筑遮阳、构造遮阳、绿化遮阳和新能源构件遮阳)、绿(环境净化、屋面绿化、整体拼装和微藻发电)、废(拆迁材料回用、城市固体废弃物再 生、可再循环材料选用和设备高效节能)”5种主要“生态”元素的构造,与技术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展示“家”的“乐活(LOHAS,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人生”,引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世博会开幕式燃放的烟花将是史上最具规模的一次,甚至将超越北京奥运会的气势和规模,而且烟花全部是微烟、无残渣、无异味的低碳材料,这是继芯片烟花的又一次革新,同时也是对上海世博会低碳零排放的又一种诠释。
在世博园里,你会随处见到采用新能源技术的代步车,“氢能源汽车”使园区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为您更全面的参观世博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真正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新能源的利用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在芬兰馆中,“冰壶”的洁白外墙是一种新型纸塑复合材料,以标签纸和塑料边角余料为主要原料,坚硬耐磨不褪色,来自芬兰的创新环保可回收建材是首次大规模应用。
在世博园中,处处体现绿色、环保、全面展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园各个演出场地,也都是利用老厂房进行改造而成;活动场地大规模使用LED节能灯光,对音响的噪声有一定的限制;鼓励符合环保理念的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使用;部分场地安置环保坐椅,以及针对舞台布置坚持“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的可循环原则。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更能突出“低碳”科技亮点。

低碳”------对接世博,美好生活伴我行......

而上海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更是开创了世博会“实践未来”的先河。“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各种“代表性城市”的生动现实和前景。“打开未来城市的大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城市、自然相和谐,推动建设平安、文明、幸福的城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对此大为赞赏,表示以后每一届世博会都要展示“最佳实践”,世博会的“实践征程”将从上海起步。
诞生于蒸汽机轰鸣声中的世博会首次进入中国,也第一次让发展中国家与世博会结了缘。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说,上海世博会翻开了世博历史的新篇章,让世博会走进了发展中国家,真正让世博会成为人类大团圆的盛会。
第5个回答  2011-05-15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