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黄香温习 —意义

如题所述

  应为“黄香温席”或“黄香暖席”,讲述的黄香孝敬父亲的故事。
  【原文】
  黄香九岁,母丧父存。温衾扇枕,奉侍晨昏。

  汉黄香,字文强,江夏人。年九岁丧母,哀毁逾礼,乡人称其孝。家贫,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温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极其诚,太守刘护表而异之。后举孝廉,官至尚书令。

  王应照谓,九龄幼童耳,以常情论,则扇枕温衾诸事,犹是父母爱子之所为,若子于父母,焉知此哉。卓哉文强,既知思母,又能孝父,九龄人能恪供子职。凡老大而不知孝,与孝而不尽力者,胥愧死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孝子,姓黄,名叫香的,表字文强,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纪才九岁的时候,便死掉了母亲,黄香却哀毁过礼。所以一乡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他孝顺的。他的家里又很穷,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一心服事他的父亲,尽他的子职。

  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父亲有了疾病,黄香的事奉,格外的诚心。

  当时江夏的知府官叫做刘护的,听到有这样的孩子,非常赞美他的孝顺,便替他表奏上去,请朝廷里旌扬他的孝行。后来黄香举了孝廉,官做到尚书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故事宣扬孝道。小孩子都知道孝道,大人更应该做得更好。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第2个回答  2007-05-06
您要找的是不是: 黄香温席

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
第3个回答  2007-05-06
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是说她九岁的时候就知道给有病的父亲暖被窝,让父亲睡的舒服点。不是温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