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题所述

安徽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凤阳花鼓、花鼓灯、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徽墨制作技艺和徽州三雕。
1.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源于湖北黄梅,并在安徽安庆得到发展。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齐名,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多种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2. 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1949年后定名为徽剧。徽剧是中国安徽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京剧就是在徽剧的基础上演变形成的,而南方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也与徽剧有着历史渊源。
3. 珠算,是一种使用算盘进行数字计算的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8年6月14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珠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是安徽省泾县的传统手工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该技艺的保护单位。
5.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是一种融合了曲艺和歌舞的民间表演艺术。
6. 花鼓灯,是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的传统舞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孔雀东南飞传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之一。2014年11月11日,该传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又称沙河梆子,安徽梆剧,与河南豫剧同属一个剧种不同流派,流行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
9. 徽墨制作技艺,是黄山市歙县的传统技艺,已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 徽州三雕,是江西省婺源县的传统美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