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说法错误的是

如题所述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育主要有以下三个错误说法:

误区一:职业教育体系等于学校职业教育体系

一直以来,我们秉承的“职业教育体系观”是顺延了基础教育的体系观。什么意思呢?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几乎完全是依托学校体系来开展,因此这时的“体系”概念与“学制”概念完全一致。然而,这一“体系观”迁移到职业教育领域,就出现了偏差。

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40多年历史演变中,我们不难看出,重点聚焦于学制部分的建设,这在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阶段符合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节奏。但是,随着教育“双普及”时代(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来临,体系建设依然停留于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显然与社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教育“双普及”时代呼唤构建“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技能不仅仅通过正规学制体系的学校教育获得,更多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培训获得的。

综上所述,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首先要突破的观念误区就是破除“学制导向”的“体系观”,进而树立开放的、全纳的、终身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观。

误区二:凸显类型特征等于割裂普职、使其二元对立

不容置疑的是,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有助于人们摆正职业教育的位置,意识到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但是,一味地强化类型的差异性,甚至极端地把职业教育推向与普通教育完全割裂的“另类”,这种导致普职二元对立的说法恐怕不是提出类型教育的初衷,其作用不可能是积极的。

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看问题,我们会发现,口号式的宣传越是强化越是让人们感觉它的薄弱,而不是感受到它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对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解读需要更为科学、更加客观。

误区三:解决“断头教育”等于推动院校升格

层次是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空间,体系的独立完整是职业教育对发展权的呼唤。然而,回顾体系建设的历史,我们看到每一次职业教育轨道层次上移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近几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升迁,都在学界遭到众多质疑和争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屡次出现呢?

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我们对教育提供者的误读。每一次职业教育体系试图打破“断头教育”、层次上移的过程,几乎都伴随着职业院校的“升格热潮”。

由此,我们就会把体系建设问题转化为或依赖于院校能不能升格、要不要升格以及如何实现升格的问题并进行探讨,一旦院校不具备条件,体系建设就会受到限制而停下改革发展的脚步。而这样的转化无疑忽视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开放的、跨界的教育。

概而言之,建立在院校升格基础上的体系建设模式极大地限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上发展的速度和空间,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即开放性和跨界性。

从根本上来看,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要靠正确地确立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基本架构。等待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以及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是等不来也是等不得的。

只有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反思与重塑,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才能打开新局面、形成新格局,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高质量职业教育才能如约而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