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的作品

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丹尼尔·笛福的全部作品:1719年所著的《鲁滨孙漂流记》(共三部);1720年所著的《辛格尔顿船长》、《聋哑卜人坎贝尔传》;1722年所著的《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1723年所著的《彼得大帝纪》;

1724年所著的《罗克查娜》、《新环球游记》、《不列颠全岛纪游》;1726年所著的《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经商全书》;1728年所著的《英国商业方略》、《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



扩展资料: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着名作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其是中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在这部作品中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的思想在当时也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其中《鲁滨孙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最着名的作品。该书价值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崭新的人物形象。是资产阶级文学中最早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以其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压倒了因循守旧、委靡不振的贵族人物。

丹尼尔·笛福的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18世纪,长篇小说兴起,其作为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创作开辟以写实为风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尼尔·笛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丹尼尔·笛福的主要作品:
  1、《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2、《罗克萨娜》
  《罗克萨娜》讲述了罗克萨娜的主人公是法国新教徒的女儿,流落在英国,嫁给了伦敦一个酒商,被遗弃,在其他地方沦为妓女,又嫁给一个荷兰商人,商人负债入狱,她也在悔恨中死去。
  3、《摩尔·弗兰德斯》
  《摩尔·弗兰德斯》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书写,极具震撼力。书中的主人公一直以罪人的身份出现——她从十八岁到六十岁,除杀人、叛国外真可谓无恶不作。女主人公弗兰德斯生于监狱,在孤儿院长大,给贵族家庭当仆人。她被主人家的大公子诱骗后被迫嫁给她所不爱的二公子。婚后五年,丈夫病死,弗兰德斯成了寡妇。过了一段淫荡的生活后,她再嫁给一个在殖民地拥有田产的人。不久,她发现丈夫就是自己的亲哥哥。
  人物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作品可读性强。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第2个回答  2007-05-10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笛福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笛福的父亲詹姆斯·福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自己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笛福曾经从商,但是遭到失败,甚至于1692年破产。随后他为了谋生,干过各种工作,如政府的情报人员等,同时从事写作。1696年他成为了一家伦敦砖瓦厂的经理。
  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 《鲁宾孙 克罗索》等传记。

  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1724)、《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1726)、《不列颠全岛纪游》(1724~1727,3卷,导游性质)。他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如《经商全书》(1726)、《英国商业方略》(1728)和《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1728)。他的《英国绅士全书》则在他死后于1890年刊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5-16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均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1720)、《彼得大帝纪》(1723);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1724)、《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1726)、《不列颠全岛纪游》(1724~1727,3卷,导游性质)。他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如《经商全书》(1726)、《英国商业方略》(1728)和《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1728)。他的《英国绅士全书》则在他死后于1890年刊印。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1706)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1722)写1665年伦敦大瘟疫,把这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数字、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当时法国马赛鼠疫流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笛福的作品满足了市民对鼠疫的好奇心。
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5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戒,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此外还有续集。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则是一部道德说教的作品。
第4个回答  2007-05-14
笛福(1660~1731)

英国作家。1660年生于伦敦一小工商业者家庭,1731年4月26 日卒于莫尔福德。幼时只受过普通中等教育。早年曾经商,办工厂,后办报刊出版政治读物并参与党派政治斗争,长年奔走于英格兰和苏格兰各地了解舆论情况,因文字两次获罪,年近花甲其小说创作才进入盛期,第一部小说《鲁宾孙飘流记》是代表作,也是英国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险、开发荒岛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生活、道德和理想,发表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读物。他还为这部小说写过两部续集,以及长篇小说《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雅克上校》、《富有的姘妇》(又名《罗克萨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缺乏《鲁宾孙飘流记》那样的独创性。除小说外,他还写有国内外旅行游记、人物传记及其他纪实性作品《聋哑仆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新环球游记》、《不列颠全岛纪游》、《瘟疫年纪事》等,以及有关经商贸易的著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