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所有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纠正一下问题:“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问题中打错一个字。
这是大学专接本政治的一道判断题,答案给的是正确。我想知道正确在哪?还是答案给错了?判断题只有一个答案,所以你们不要给我“不算全对也不算不对”之类的答案,谢谢了。

“一个人的所有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这句话不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和间接,直接即实践,间接是可从他人、书报视网等途径。

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扩展资料:

实践的规律特点

实践具有自身的规定和特点,同思维和认识相互区别和相互对立的主体行为,实践不能脱离思维和认识独立存在,实践需要思维产生的实践意识作指挥,思维需要认识获得的知识作基础,没有思维和认识就没有实践。实践、思维和认识是统一的整体,是前后相继、水乳交融的主体日常行为。

实践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没有实践就没有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就没有实践创造的城市、农村、山川、田野和万物,就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实践不仅创造出新的客体,而且创造出新的主体。

人的实践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的实践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的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也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6
1、人的认知面通常是两种,一种是理论,一种实践。

2、理论的认知是思想上的认知,而思想又是行为的先导,还有人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想这就是说,在认知上肯定是先有的思想,后有的行为。思想的认知又往往存在与现实的差距,因为理想很完美,现实很残酷,想法永远是用自己的脑子推理出来的,根据每个人的逻辑能力的不同,推理的结果不一样,但是事实上,在现实中,并不都是按照逻辑走的,会在按照思想的过程中做出很多的改善,那么在现实中,实践所吸取的认知就是为了弥补思想的上的不足,或是帮助思想上的改进,最终完成对这件事或事物的认知。
3、举个例子:有一本书,叫:你的项目靠谱吗? 里面在前言的时候就有说道,在对一个项目进行实施时,实施者需要做的是两条“链”,一是思维链,既构成一个完成此项目的框架和方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预判和解决。二是资源连,既针对这个思维链所构思的框架进行具体的实施,其中包括在实施中思维连里面所预判到的所有可能性,并作出最好的改善,达成项目的实施。如果说这个项目完成的终点就是一个人的认知点的话,那么思维链做先导,冲锋陷阵,资源链才是真正的额实践,真正的认知是在资源链里面,如果说,靠想就能完成一个项目的,不是思维链布置的多好,而是经历了很多的资源链过程!
第2个回答  2019-08-30
是正确的 认识可能来源于直接经验(亲身经历)或者间接经验(书本) 但这两者都只是实践的一个过程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实践是一个宏观意义的词 内涵很广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9
我觉得也不算全对,但也不算不对。要看清事情本质,有些事并不需要去实践也能做的很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13
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无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