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中出现的人物和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求~~~

如题所述

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这一形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性格特点: ①苦读半生、热衷科举,沉醉读书幻境。孔乙己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时刻表明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 ②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孔乙己是酒店中“唯一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尽管“长衫又破又脏,好像十多年未洗过”,他把这作为区别短衣帮的标志。甚至,遭人讥嘲,还不屑置辩。这些描写揭示了孔乙己不仅深陷贫困,而且整个灵魂已被戕害,但在精神上自认高人一等。 ③心智不悟,麻木、不觉醒。孔乙己被封建科举制度扼杀心智,遭到了丁举人等封建统治势力的凶残压迫,在读书求仕途的幻想高贵,使他走上偷书之路,遭到别人殴打,被丁举人致残,但他始终不知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④善良、诚实,有慈爱心。孔乙己还保存着善良诚实的一面。如教人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不拖欠酒钱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4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为突破"社会原因分析"这个教学难点做准备,同时,通过对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深入具体语言,从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小说通过具体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文中筛选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归类,加以论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第2个回答  2011-05-05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茴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贫寒的老年读书人善良、迂腐的性格。
4、“排出九文大钱” 与 “摸出四文大钱”
“排”表明他有钱时的自得,同时向只能掏出四文钱买酒喝的短衣帮炫耀自己的优越。 “摸”既点明了孔乙己贫困潦倒,也描绘出孔乙己拿钱的困难。
从“排”到“摸”动作的变化,前后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参考资料:老师课件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孔乙己
主旨 作者透过叙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猛烈批评传统的社会文化及科举制度,从而揭露这些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并突显当时的那种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社会现象。作者希望通过反映科举制度的祸害和传统社会的弊端,促使国人进行深切反省。 内容与写作技巧剖析 (1)内容剖析温习表 开端 1.酒店的格局:当街一个曲尺的大柜台。
2.顾客:
(a)短衣帮:出卖劳力的社会低下阶层,是站着喝酒的。
(b)长衫客:社会上层人士,是在店内坐着喝酒的。
发展 1.对孔乙己的介绍:
(a)身份:是唯一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读书人。
(b)外貌:个子高大,脸色青白,面上满是皱纹,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胡子花白蓬松。
(c)衣着:他穿的长衫既脏又破。
(d)绰号的由来:因他姓孔,别人就从描红纸的「上大人,孔乙己」中,替他取绰号。

(e)出身:读过书,但没有中过科举。
(f)工作:间中替人钞书,但常偷人家的东西,所以再没有人请他钞。
2.孔乙己断脚前的活动:
(a)因偷何家的书而被人讪笑。
(b)被人嘲笑连一个秀才也捞不到。
(c)教小伙计写字,却遭冷淡对待。
(d)分茴香豆给邻家的孩子吃。 高潮 1.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
2.孔乙己再次出现:
(a)脸黑而且瘦,已不成样子,穿破夹袄,坐在蒲包,用手走路。
(b)欠掌柜的十九个钱仍没有还。
(c)对别人的嘲笑已不大分辩。结局孔乙己此后不再出现,大概是死了。 (2)写作技巧温习表 第一人称叙事 1.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事。
2.能做到客观叙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来描绘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
3.使故事的可信程度大为提高。
4.故事的情节亦显得亲切自然。创造故事场景 1.故事集中在酒店发展。
2.酒店是社会上各种品流的人聚集的地方。
3.孔乙己在这里活动,显得自然合理。
4.作者用不少篇幅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并写短衣帮和长衫客的分别。
5.这是为孔乙己的出场作铺垫。
6.当孔乙己是以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在短衣帮中出现时,形象便十分突出。 截取典型 1.本篇写孔乙己的经历,但其经历定是多不胜数。
2.作者只截取典型,写他好吃懒做、偷东西被打、对偷书作分辩、给小孩吃茴香豆、教小伙计写字。
3.这些部分都能生动而具体地塑造出孔乙己的性格。善以对话写人 1.本篇小说以对话来塑造人物的性格。
2.孔乙己所说的话并不多,却很具独特性和代表性。
3.如「君子固穷」、「之乎者也」的话,就能传神地表现他的迂腐性格。
4.掌柜多次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话重复挂在口边,表现了他的市侩的特质。 仿真会考试题 (1) 作者为何在小说中交代小伙计的职务?(10分)答:(a)要反映掌柜的市侩、狡诈的性格。(1分) 1)他对长衫客必恭必敬,怕小伙计无法服侍他们。对短衣帮则以羼水的方法,来骗他们 。(2分) 2) 从而交代当时的社会现象。(1分)(b)带出孔乙己的出场。(1分) 1)小伙计被调到专管温酒的职务,才可以经常见到孔乙己。(1分) 2)由他叙述孔乙己的行为语言,便是合情合理。(1分) 3)而且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伙计来交代孔乙己的故事,显得较为客观,亦可反映孔乙己地位卑微。(3分) (2) 作者为甚么要强调孔乙己是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8分)答: (5) 试说明在小说中,作者通过那些人物来揭示国人的劣根性?(20分)答:(a) 孔乙己 1)作者通过孔乙己揭露知识分子的弊病。(2分) 2) 好喝懒做,不懂谋生,自视过高,爱面子,自欺欺人。(2分) 3)不肯面对现实,饱受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毒害。(2分)(b)短衣帮的酒客 1)作者透过短衣帮酒客的表现暴露社会大众的弱点。(2分) 2)冷酷无情,幸灾乐祸,趋炎附势。(2分)(c)掌柜 1)作者通过掌柜的态度暴露当时商人的市侩、狡诈、冷漠。(2分) 2)掌柜看见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快要死了,仍莫不关心。(2分) 3)只是追孔乙己欠下的酒钱。(2分)(d)丁举人 1) 作者透过丁举人的行为暴露当时社会上仕途得意的知识分子的丑态。(2分) 2) 他们有权有势、滥用私刑,凌辱百姓。(2分)
(6)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有何好处?(14分)答:(a)较为客观。(1分) 1)以小伙计一个入世未深的人物,看事物不带强烈的主观判断,通过他的耳闻目睹,描述孔乙己的言行是比较客观。(2分)(b)内容变得紧凑。(1分) 1)整个故事情节皆出于小伙计叙述,使小说的内容集中紧凑。(2分)(c)有串联的作用。(1分) 1)小伙计在小说中起了串联的作用。(1分) 2) 他将孔乙己零碎的生活片段联系起来。(1分) 3)使孔乙己的性格活灵活现。(1分)(d)观察较为全面。(1分) 1) 从小伙计的角度看孔乙己,最为全面。(1分) 2)若由孔乙己自述整个故事,会流于主观。(1分) 3)若由掌柜或其它人交代整个故事,会有很大的限制。(1分) (7) 试说明作者在小说中如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15分)答: (a)透过对比手法塑造孔乙己。(2分)(b)孔乙己与长衫酒客同是穿长衫。(1分)(c)但后者衣着光鲜,有能力在店内坐下喝酒;孔乙己的长衫则又脏又破,和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2分)(d) 反映孔乙己既贫穷又爱面子。(1分) (e)同是读书人,得到功名的丁举人受人敬畏,恃势凌人;屡试不第的孔乙己,则受尽奚落、嘲笑。(2分)(f)反映世人的凉薄。(1分)(g) 孔乙己本来身材高大,但被打折腿后,要用双手爬行。(2分)(h)孔乙己以往被取笑时总是争辩一番,但被打折腿后,已不再分辩,但仍不肯承认被人打折腿。(2分)(i) 反映孔乙己境况凄凉,同时反映他不肯面对现实,死要面子。(2分)历届会考试题解答 93年第7题(1)、(2)、(3)部分 问: 孔乙己及范进相同的遭遇及问透过他们的遭遇所要讽刺的东西。(10分)答: (a)他们皆热衷功名,却屡试不第。(2分) (b)生活穷困潦倒。(2分) (c)饱受别人的奚落和白眼。(2分) (d)讽刺之处: 1)讽刺科举时代热衷功名的读书人,揭示他们的荒唐生活。(2分) 2)亦讽刺旧社会的人的冷漠和世态炎凉。(2分) 问: 孔乙己及范进的反应及想法。(4分) 答: (a)孔乙己的反应:颓唐不安,脸色灰黑,满口只说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话,教人半懂不懂。(1分) (b)孔乙己的想法:感到没有面子,颓唐不安。(1分)(c)范进的反应:他不相信邻人的话,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1分)(d)范进的想法:想邻居在哄他,和他开玩笑。(1分) 问: 小说(《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叙事手法及结构。(3分)答:(a)《孔乙己》用「我」-- 即第一人称去叙述故事。(0.5分) (b)《范进中举》用「他」-- 即第三人称去叙述故事。(0.5分)(c)《孔乙己》的结构比《范进中举》完整。(0.5分)(d)《孔乙己》包括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结构完整。(0.5分) (e)《范进中举》是节录自《儒林外史》的第三回,只写了范进的部分事情,虽仍能表达讽刺主题,但故事的开端和 结构较松散,结构并不完整。(1分) 95年第6题(1)、(2)部分问: 哪些描述适合孔乙己。(5分) 答: 甲.注重体面 1.穿破长衫,表示其读书人的身份 。(0.5分) 2.满口之乎者也,表示自己有学识。(0.5分) 3.别人说他偷书,他说自己是窃书,不是偷书。(0.5分) 4.被丁举人打折腿,却辩称是跌断。(0.5分)乙.生活艰难 1.孔乙己不善营生,要讨饭吃或替人家抄书维生。(1分) 2.偶然偷书籍纸张笔砚等东西,将之变卖来过活。(1分)丙.讲究信用从不拖欠酒钱,偶尔没有现钱,亦会在一个月内还清。(1分) 问: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引句中的人是指谁?他们为何感到快活?他们的心态怎样?(5分)答: 句中的「人」指酒客、小伙计、掌柜、邻舍的小孩子。(2分)他们快活的原因: (a)酒客们揭破了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而孔乙己却红了脸去争辩,他们见到孔乙己那难堪的神情时,便哄 笑起来。(1分) (b)酒客们取笑孔乙己做不到秀才,孔乙己感到羞耻,便露出颓唐不安的样子,说一些之乎者也的话,酒客们见到他那不安的神情时,便哄笑起来。(1分)他们的心态: 毫不同情孔乙己,拿他作笑柄。(1分) 97年第4题(1)、(2)、(3)、(4)部分问: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引句与孔乙己行为的关系,以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6分)答: 孔乙己的行为: (a)偷了书给人吊着打,还要争辩,说些「君子固穷」之类,令人难懂的话。(2分) (b)被嘲笑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显得颓唐和难堪,说了些「之乎者也」教人不懂的话。(2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 (a)社会地位低。(0.5分)(b)孔乙己是读书人,却屡试不第,被人嘲笑,显示他不受人尊重。(1.5分) 问: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引句所显示孔乙己的心态怎样?又掌柜先后四次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反映掌柜的为人怎样?(4分)答: 孔乙己的心态: (a)穿长衫而站着喝酒,显示他仍是读书人而并非低下阶层的人。(1分) (b)他虚荣心重、自欺欺人。(1分)掌柜的为人: (a)视钱财比人更重要。(1分) (b)市侩、冷漠无情。(1分) 问: 孔乙己最后一次在酒店出现时,外貌和打扮怎样?为甚么作者安排他在「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的环境下出现?(5分)答: 孔乙己的外貌和打扮: (a)脸上黑而瘦,已不成样子。(1分)(b)穿一件破夹袄。(1分)(c)两腿断了。(1分) (d)盘着双腿,下面垫了一个蒲包,用草挂在肩上。(1 分)刻意安排孔乙己再出现的原因: 借景抒情,使读者更同情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1分) 问: 本篇小说的写作特点。(2分)答: (a)故事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b)结构严谨。 (c)人物对话。 (d)以人物为主线,开展故事情节。(e)有主线及伏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