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语文期中复习

如题所述

初一的语文还是比较能够提分的,只要找到一套学习的系统的方法。。。。
1.例如选择题,只要平时注意一些,脑子里多少都会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考试的时候只要不是特别确定的题目,就按照自己的第一印象去回答,千万不要纠结那些本来就很相近的答案。。。。
2.像一些古诗词,真的没必要全篇背完,多翻一些试卷,你就会发现,他要考的从来也就是那么几句,记住即可。。。。
3.诗词鉴赏的回答其实是有固定的模式的,一般问有”什么作用”,回答都是“充分表现了。。。”或者“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不信你找找看。。。
4.短文阅读与诗词鉴赏同理。。。。
5.作文:只要是一片正常的作文,有一个好的开头或结尾,分都不回低。。。
我当年的作文就是这么学的,分数一般不会低于125,希望可以帮到你。。。。
满意请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1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1、复习前三个单元的内容,复习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2、复习重点篇目。

2. 能力目标:了解期中考试题型及复习要求。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前三个单元的内容,复习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难点:复习重点篇目。

三、考情分析

期中检测的目的,是检查前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所以考查基础知识的落实是重点,能力测试为其次。因此,期中复习提倡“抱着教材打滚”。

四、重点解读分析

(一)第一单元基础复习:

1. 文学常识:

鲁迅 安徒生 普希金 王安石

要求:出处、作家(时代、国别、代表作;以书下注解为主)

2. 解释字词:

第1课:确凿 机关 敛 鉴赏 人迹罕至

方正 宿儒 人声鼎沸 拗

第2课:骊歌

第3课:木屐

3. 形似字归纳

(1)辩 辨 辫 瓣 (2)蓬 篷 逢 缝

(3)肿 仲 钟 种 冲 (4)惧 沮 俱 狙 阻 组

4. 《伤仲永》

(1)反复背诵书下注解,解决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的问题。

(2)词类活用 : 异 书 奇 宾客 利 日

(3)通假字: 扳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作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本文主旨,自己的心得。

(二)第二单元基础复习:

1. 文学常识:

都德 《木兰诗》

2. 解释字词:

第7课: 征发 哽

第9课: 炽痛 谰语 亘古 污秽

3. 《木兰诗》

(1)反复背诵书下注解,解决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的问题。

(2)通假字: 帖 火

(3)默写

(三)第三单元基础复习:

1. 文学常识:

莫泊桑 《资治通鉴》

2. 解释字词:马革裹尸 弥高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踌躇 磐石 义愤填膺

3. 形似字归纳:

(1)筹 踌 畴 稠 惆 绸

(2)慕 墓 暮 幕 募

(3)愧 魂 魄 魁 傀

(4)锲 契 楔 揳

(5)迭 选 跌

(6)炯 迥

(7)籍 藉

4. 《孙权劝学》

(1)反复背诵书下注解,解决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的问题。

(2)通假字: 邪

(四)期中考前重点篇目复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符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表现出的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

2. 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好处?)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令人向往,也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3. 作者是怎样来写百草园美景的?

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按由低到高,由静到动的写景顺序把百草园的景物描绘得绘声绘色,让人觉得真不愧是“我的乐园”。

《最后一课》

1. 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人物形象。

(1)“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2)“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他们分手。”

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那么我任何代价都愿意拿出来。”

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4)“我觉得我从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升华,化为一种想要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5)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

这一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2. 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充分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这叫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实质上就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它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背景,“最后一课”就是在那样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出现的,揭示了悲剧性的“最后一课”产生的根源。

《木兰诗》

1.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顶针、对偶、排比、互文等,举例略

2.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归纳:详写2、3、4、6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内容,则不厌其烦地铺写,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4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这也是此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3. 木兰形象分析。

木兰是一位勤劳、善良、淳朴、机智、勇敢、刚毅、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的劳动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五、课外拓展

为什么读经典

卡尔维诺

1.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2.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一个人在完全成年时首次阅读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跟青少年时代非常不同。在青少年时代,每次阅读跟每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

3.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4.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5.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6.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7.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

8.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任何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

9.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得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时,我们就越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10. 一部经典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11. “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12. 一部经典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中的位置。

13.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14.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哪怕是与它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至少成为一种背景噪音。

(注:卡尔维诺是意大利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预习导学

一、预习新知

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期中试卷的讲评。

二、预习点拨

试卷讲评的重点是现代文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5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小强ǎo( )断一根竹子,系( )上一条细绳,便当作钓鱼竿钓鱼了。

(2)他与他哥哥的态度jiǒng( )然不同,对学术钻研锲( )而不舍。

2.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A. 生命是茶 B. 生命是咖啡 C. 生命是酒

3. 默写。

①《木兰诗》中写出木兰不远万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 , ;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连续两句有关黄河的诗句: , 。

4. 下面这个细节选自 (作品),作者是 ,语段中“我”和“她”分别指书中的 和 。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尖上。

5. 抗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儿子。”彭德怀微微一笑:“不,……”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加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地突出了伟大的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品质。

请问,彭德怀改动后的话是怎样说的?

二、现代文阅读:

(一)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6.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句中的“号声”暗示了什么?

7. 文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8. “放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二)鲁迅自传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9. 鲁迅先生选择学医的原因是

后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

10. 第三段划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 本文共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12. “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中的“变故”能否换成“变化”?说说你的看法。

13. 水师学堂——矿路学堂——日本学医——弃医从文,鲁迅的人生道路经过了这样几次转折。谈谈你从鲁迅的人生道路选择中获得的启示。

三、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父异( )焉,借旁近与之 ②指物作诗立就( )

③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 ④不能称( )前时之闻

15.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 对镜帖花黄 D.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6. 翻译下面的句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17. 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四、作文

题目:记住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作文纸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试题答案

一、

1. 拗 jì 迥 qiè

2. A C B

3.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童年》 高尔基 阿廖沙 外祖母

5. 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二、

6. 普鲁士占领了法国。

7. 语言、动作、神态 ; 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8. 用手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9. 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 因为他发现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来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 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知识分子。

10. 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11. ①介绍了“我”的出身和家境。②写了“我”离开家乡后在外求学的经历。③写“我”回国以后的工作简历。④介绍了“我”的主要著述。

12. 不能。“变故”在此是灾难之意,是向坏的情况发展;而“变化”可指变坏,也可指变好。

13. 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丧失信心,要能勇敢坚强地面对,不屈不挠,努力拼搏,必能成功。

三、

14. ①对……感到诧异 ②完成

③拜访 ④ 相称、相当,与……相称

15. B

16.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17. 意思对即可。例如: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早日成才。

四、略
第2个回答  2011-04-2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
1、选出依照原文填写动词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 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 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们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A.盖 找 扫 露 撑 散 拴 拽 拉 扣 B.盖 觅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罩
C.盖 觅 扫 露 支 洒 系 拉 牵 扣 D.盖 寻 扫 现 枝 撒 拴 扯 拽 罩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老师 学生 长江 船只 B.房屋 院子 操场 下雪
C.教室 雪白 桌椅 电灯 D.昏暗 黑板 粉笔 作家
3、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6、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1.B
2.A
3.C
4.D
5.D
6.C
第3个回答  2011-05-11
语文很简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