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语文比较阅读文言文的题,比较《陈涉世家》和《唐雎不辱使命》

一个是拥耕布衣,寥寥数语,令身边平民揭竿而起,舍身忘死,点燃反抗暴秦的熊熊之火;一个是弱国文臣,郑地数言,令强秦国君长跪而谢,主动求和,国家危难在数语间化为乌有。试品析二人在语言间的魅力和精神品质方面之异同。

唐雎:前恭后据,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文中虽然只有他的两段话,却不难看出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认识的,如何应付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不仅如此,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辞,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陈涉:记叙陈胜与别人对话的手法表现陈胜不安现状。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的性格特点。“陈涉少时,尝与人拥耕”,说明陈涉是个无田无地靠帮别人打工为生的贫苦农民。“怅恨久之”,表明陈胜对自己所处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满。而对话中的“苗富贵,无相忘”,表达了陈胜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其有朴素的阶级友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通过形象的比喻,道出陈胜怀有远大的志向。这样课文开篇就让读 者了解陈胜虽然出身低践,但却有反抗精神,胸怀大志,不同常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7
你这分也太……
第2个回答  2011-04-17
949494
第3个回答  2011-04-20
陈胜的智体现在他懂得根据“天下苦秦久矣”,从而“诈称公子扶苏”来倡导天下人。他年少时就胸怀大志,服役后利用“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斗争策略,使士兵们认为连老天都在帮陈胜。然后又擅于把反抗精神传达给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他的分析很正确,具有很强的洞察力。
总体来说,陈胜是一个敢作敢为、机智勇敢的英雄。
而唐雎的足智多谋则表现在他面对秦王的质问时从容镇定,对秦王提出的问题都对答如流。而且还反问秦王有没有听过平民发怒,又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平民之中的英雄的故事,从而恐吓秦王。唐雎面对秦王的势力临危不惧,想出回答秦王的答案更是智勇双全。
唐雎是一个爱国忠君,更是一个有才能有胆识,勇气可嘉的英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