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官方语言是什麽?

现在五四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才是普通话,那唐朝呢?难道国内交谈都要翻译?

古代的河南话、河北话、山东话不是现在的河南话、河北话、山东话,前者是古代汉语,后者是现代汉语。两者文字发音和用词差别巨大。汉唐时期的汉语是没有翘舌音的,汉唐时期的汉语与现在的北方中原汉语天差地别。现在北方话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过来的,历史上游牧民族数次占领中原地区,占领中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介入了古代汉语,改造了原始的古代汉语,使古代汉语发生了断裂式发展,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因为游牧民族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这种胡式汉语就成了中原地区的官话在中原传播,中原地区汉族人的古代汉语被胡人hu语式的汉语彻底消灭并取代。如果你现场“观看”当时的历史镜头,说不定你会为历史上元朝清朝的新统治者推行的严酷的同化政策而毛骨悚然。比如说,《康熙字典》的光环后面,是每根毛细血管都留着血汗的文字狱。

北方中原地区的胡式汉语就是现在语言学家所说的现代汉语(即现在的普通话和各种北方汉语方言),它们也被称为“金元虏语”(即胡式汉语,是宋朝那时和之后出现的)。而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仍然保留了原始的汉唐时期古代汉语。这些原始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文字读音天差地别。唐诗应该用闽粤汉语念才能还原唐朝那时创作者的原始真实话音,因为那个时候根本不存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个时候现代汉语还没出生呢!普通话的历史到现在也才几百年!唐朝离现在都1000多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05
历代音韵系统归纳
对古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学术界习惯以国际音标来注音,而不是现在通用的“汉语拼音”,理由是现代汉语拼音基本上是“北京音”,声韵母极为有限,组合方式也相对单调得多。

隋-中唐音系(581-836)
对这一时期的古汉语语音研究,学术界主要是以《唐诗三百首》,陆法言《切韵》,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和尚的《一切经音义》作为基础。而且玄应和尚在长安生活长达20年,而且他的著作屡次提到“正音”,可以判定为以长安语音为代表的当时汉语音主流,而《唐诗三百首》集合了唐代各地诗人的名作,而且得以广泛流传,更是对当时语音的直接反映。
隋-中唐时期的声母:共有33个声母,但是到了天宝年间,知切澄三母出现,变成36声母。但仍未产生轻唇音,也仍然没有产生舌上音(即卷舌音)。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叶 舌面前 舌跟 喉
(未出现)
不送气清塞音: 帮非 端知 ------- 知 见 影
送气清塞音: 滂敷 透彻 -------彻 溪
浊塞音: 并奉 定澄 --------澄 群
鼻音: 明微 泥娘 日 疑
边音: 来
闪音(未出现):
不送气清塞擦音: 精 庄 照
送气清塞擦音: 清 初 穿
浊塞擦音: 从 床 神
清擦音: 心 山 审 晓
浊擦音: 邪 俟 禅 匣(喻三)
半元音: 喻四
隋至中唐的声母和魏晋南北朝完全一致,唯一的变化是到了唐天宝年间,知彻澄三母从用舌尖中发音的端定透三母中分化出来,变为舌面前发音。
隋-中唐时期的韵部:由于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刚刚结束,带来了更多的韵部。这一时期的韵部共有50个。
阴声 入声 阳声
模 沃 冬
鱼候 屋 东
觉 江
歌豪 铎合阖 阳覃寒
麻肴皆 结洽 删咸
废 陌月业 庚元严
肖祭 薛叶 仙盐
微 职物蒸 文
脂 锡质缉 青真侵
隋至中唐韵部分化合并都很多,如歌部分化为歌麻两部,肖部分化为肖豪肴三部,耕部分化为庚青两部,冬部分化为冬江两部。反之,之支脂三部合并为脂部,职得两部合并为职部,得部消失。
隋-中唐时期的声调:仍然是“平上去入”四大调。但是,具体的清浊,阴阳等,由于资料的缺乏,这个研究要留待后来者了。

晚唐-五代音系(836-960)
对这一时期的音韵研究,主要是依据南唐朱 皋羽的作品中提到的反切。因为他的反切与《唐韵》不符,而《唐韵》的前身是《切韵》,这就证明了,他使用的音韵不同于中唐时期,属于当时的语音。这是很宝贵的语音资料。
晚唐-五代声母:这一时期的声母继承了唐天宝年间发展来的声母,共有声母36个。
和中唐时期声部的区别是:非敷,从邪,床禅合一。而中唐时期的照部分为庄照两部,穿分为初穿两部,审分为山审二部。并且明微开始分化,出现了唇齿音。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叶 舌面前 舌跟 喉
不送气清塞音: 帮 端 知 见 影
送气清塞音: 滂 透 彻 溪
浊塞音: 并 定 澄 群
鼻音: 明 微 泥 娘 疑
边音: 来
闪音: 日
不送气清塞擦音: 精 庄 照
送气清塞擦音: 清 初 穿
浊塞擦音:
清擦音: 非敷 心 山 审 晓
浊擦音: 奉 从邪 床神禅 匣
半元音: 喻
晚唐-五代韵部:经过民族融合,这一时期的韵部减少为40个。
阴声 入声 阳声
鱼模 屋烛 东钟
歌戈 觉卓 江窗
豪袍 曷末 寒恒
来 合阖 覃谈
麻蛇 药铎 阳唐
肴包 结辖 删山
佳皆 恰狎 咸衔
灰堆 没骨 庚青
魂?
晚唐韵部的最大改变是东冬钟,屋沃烛这三个韵部跟别合并了。晚唐的李涪在其著作《刊误》中说:“(陆)法言平声以东农非韵,以东崇为切,上声以董勇非韵,以董动为切,去声以送种非韵,入声以屋烛非韵,以屋宿为切,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哉?”
他认为陆法言用东冬中终分部是不正确的。确实,在晚唐时期,此三部已经合并。很明显,李涪也犯了个错误,就是没有认识到“世界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所以,才去对《切韵》做什么“刊误”。《切韵》在其成书年代,何误之有??
晚唐-五代声调:继续继承了“平上去入”四类,但全浊音上声转变为去声。学术界称之为“浊上变去”,古汉语语音开始逐渐清化。至于其他具体的阴阳清浊,则因为资料缺乏,有待后来者。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764402.html

第2个回答  2007-05-04
陕西话.(西安地区的陕西话).古代的普通话称为官话,就是王朝首都所在地的方言.(要作官首先要会说官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5-04
历朝历代的官话都是首都所在地的地方方言再融入北方方言并经过语言学家考证过的能够举国通用的共同语。
唐朝的官话肯定是一长安话为主的!
第4个回答  2007-05-04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统一语言,这在古代施行过政策,当法律一样讲究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