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的主要传记、作品

夏衍的主要传记、作品~~~~

  夏衍的主要传记:
  本名沈乃熙,字端轩,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杭州。曾用笔名还有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韦、黄子布、韦?、余伯约、司马牛等。

  1914年毕业于德清县立高小,因家贫当过染坊店学徒。1915年9月进入杭州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1920年毕业。次年入日本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学习。1924年加入国民党,开始参加实际政治活动,任国民党左派驻日总支部的常委兼组织部长,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5月回到上海,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闸北区从事工人运动,并大量翻译文艺作品。1929年秋参与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被推举为执行委员。1929年翻译了高尔基的名著《母亲》。
  1929年10月与郑伯奇等人组织上海艺术剧院。1932年进入明星电影公司担任编剧顾问。1933年党的电影小组成立后被任命为组长。此后集中力量从事电影事业,同时主编左翼戏剧刊物《艺术》、《沙仑》。1935年2月第一次用夏衍的笔名发表短篇小说《泡》,刊载在《文学》杂志6卷2号。
  1935年10月重新建立“文委”被选为委员,分管电影戏剧和音乐。1936年6月创作了报告文学《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同年创作了多幕话剧《赛金花》、《反映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揭露了满清政府的腐朽。此剧发表后曾引起争论。同年12月创作了歌颂女杰秋瑾的多幕话剧《自由魂》。1937年发表剧本《上海屋檐下》,它通过几个家庭的矛盾,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反映了上海小市民社会的人生。
  1937年9月任《救亡日报》总编辑,12月漓沪,辗转广州、桂林、香港、重庆等地从事新闻工作,同时创作了话剧《愁城记》、《心防》、《法西斯细菌》等,并把托尔斯泰的《复活》改编成为话剧。1945年创作的剧本《芳草天涯》描写抗战中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曾引起文艺界论争。他的剧作努力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时代,艺术风格朴质、凝练。抗战期间还写过大量杂文、随笔。
  1949年5月随军进入上海,先后担任文教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上海文化局局长。1954年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曾创作《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剧本,突出地体现了原著的神韵风采。
  1965年被免职,到山西介休参加“四清”运动。“文革”中度过八年零七个月的“监护”生活,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残疾。粉碎四人帮后当选为全国影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出版了《劫后影谈》、《懒寻旧梦录》等作品。
  主要作品: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改编创作有《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懒寻旧梦录》等。
  http://www.zhlzw.com/wy/zo/783745.html
  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04
夏衍

作者:佚名 点击数:61 更新日期:2006-5-14
夏衍,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本名沈乃熙,字端轩。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县。曾用名有沈端先、沈宰白、司马牛等。

夏衍三岁丧父,小学毕业后因家贫作过染坊学徒。1914年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1920年毕业,由学校公费送去日本,笠年春考入日本明治专门学校机电科。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进入福冈九州帝国大学,旋即赴东京担任国民党左派驻日总支部的常委兼组织部长。

因在日本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5月被驱逐回国。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开始翻译外国文艺理论与作品,1929年翻译、出版了高尔基的名著《母亲》。同年秋与郑伯奇、冯乃超等人组织艺术剧社,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参与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左联”成立,夏衍被选为执行委员。主编左翼戏剧刊物《艺术》和《沙仑》。

1932年化名黄子布进入电影界,担任明星电影公司编剧顾问。1933年任共产党秘密电影小组组长。先后创作了《狂流》、《春蚕》(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上海二十四小时》等电影剧本。

1935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及上海文委被敌人破坏。夏衍受到追捕,避居于上海一家小公寓中。在蛰居期间开始话剧创作,写出独幕剧《都会的一角》和大型历史剧《赛金花》。1936年6月发表的报告文学《包工》反映强烈,被誉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典范作品。同年12月创作了歌颂革命女杰秋瑾的多幕话剧《自由魂》。次年创作的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为其主要代表作。

1937年抗战暴发,任《救亡日报》总编缉,12月离沪,辗转于广州、桂林、香港、重庆等地从事新闻工作。同时创作了话剧《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反映了抗战中知识分子和一些小人物的的精神面貌。抗战期间还写有大量的杂文、政论和随笔。

建国初期在上海担任市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等职务。1954年调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由文学名著《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改编为电影剧本,较好地体现了原著的神韵风采。1965年被免职,到山西介林参加“四清运动”。“文革”中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度过了8年零7个月的“监护”生活。

“文革”结束后,1978年被选为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对外友协副会长、文化部顾问等职,继续战斗在文化战线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战线上。出版了《夏衍近作》、《劫后影谈》、《懒寻旧梦录》等作品。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

夏衍主要著作书目

高尔基传(传记) 1932年9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赛金花(话剧) 1936年11月,上海,生活书店

自由魂(后改名《秋瑾传》,话剧) 1937年2月,上海,生活书店;1950年4月,上海,开明书店

日本的悲剧(杂文集) 1937年1月,上海,大时代出版社

上海屋檐下(话剧) 1937年11月,上海,戏剧时代出版社

血写的故事(报告文学集) 1938年3月,上海,黎明书局

包身工(报告文学集) 1938年4月,广州,离骚出版社

一年间(话剧) 1939年1月,汉口,生活书店;改订本更名《天上人间》,1944年1月,重庆,美学出版社

白云故乡(电影剧本) 1939年,桂林,大地出版社

小市民(剧本集) 1940年7月,,桂林,新知书店

心防(话剧) 1940年8月,桂林,新知书店

愁城记(话剧) 1941年5月,上海,剧场艺术社

此时此地集(杂文、随笔集) 1941年5月,桂林,文献出版社

风雨同舟(剧本,又名《再会吧,香港》) 与田汉、洪深合著,1942年5月,桂林,集美书店

水乡吟(话剧) 1942年10月,重庆,群益出版社

长途(杂文集) 1942年12月,桂林,集美书店

戏剧春秋(话剧) 与宋之的、丁玲合著,1943年11月,重庆,未林出版社

草木皆兵(话剧) 与于伶、宋之的合著,1944年4月,重庆,新知书店、未林出版社

法西斯细菌(话剧,又名《第七号风球》) 1944年6月,重庆,文聿出版社

边鼓集(杂文集) 1944年10月,重庆,美学出版社

离离草(话剧) 1945年1月,昆明,进修教育出版社

芳草天涯(话剧) 1945年10月,重庆,美学出版社

春寒(长篇小说) 1947年11月,广州,人间书屋

劫余随笔(杂文集) 1948年3月,香港,海洋书屋

蜗楼随笔(杂文) 1949年5月,香港,人间书屋

夏衍剧作选 1953年7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考验(话剧) 1955年4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杂文与政论(杂文集) 1959年3月,北京,北京出版社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评论集) 1959年4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夏衍选集 1959年9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增补本(上、下册)1980年9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电影论文集 1963年12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夏衍近作(散文集) 1980年8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夏衍杂文随笔 1980年8月,北京,三联书店

劫后影谈(评论集) 1980年12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夏衍论创作(评论集) 1982年10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杂碎集(评论集) 1983年9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生活.题材.创作(评论集) 1983年10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夏衍剧作选(1--3册) 1984年10月--1986年3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懒寻旧梦录(回忆录) 1985年7月,北京,三联书店

夏衍电影剧作集 1985年10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白头记者话当年(新闻评论集) 1986年5月,重庆,重庆出版社

夏衍代表作(戏剧集) 1986年10月,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

时评与通讯 1988年2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夏衍选集(一----四卷) 1988年7月,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保卫芦沟桥(剧本) 阿英等著,夏衍整理,1937年8月,上海,戏剧时代出版社

复活(剧本) 据俄国托尔斯泰原著改编,1943年5月,重庆,美学出版社

祝福(电影文学剧本) 据陶承同名回忆录改编,1959年8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出版时改名《革命家庭》

烈火中永生(电影文学剧本) 据罗广斌、杨誉言《红岩》改编,1979年4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憩园(电影文学剧本) 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83年12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2个回答  2015-06-25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9年在杭州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时参加五四运动,编辑刊物《双十》和《浙江新潮》,发表“随感录”等,批评时政。1920年留学日本,先后在明治专门学习电机科和九州帝国大学学习。1
929年与郑伯奇、冯乃超、陶晶荪等人组织上海艺术剧社,主编左翼艺术刊物《艺术》。1930年发起组织中国戏剧家联盟。1932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剧。创作了电影剧本《狂流》、《春蚕》、《上海二十四小时》、《脂粉市场》等,翻译发表了普多夫金的《电影导演论》。先后创作了《赛金花》、《自由魂》(即《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等话剧剧本,以及报告文学《包身工》。抗日战争爆发后,与郭沫若等人创办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任总编辑。
后主要从事新闻工作和戏剧创作,先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重庆、香港、新加坡等地负责《救亡日报》、《华商日报》、《新华日报》、《南侨日报》的编辑工作,发表散文、杂文、政论、随笔以及话剧剧本《心防》、《法西斯细菌》、《复活》(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戏剧春秋》(与于伶、宋之的合作)、《芳草天涯》等。
1949年任上海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1954年任文化部副部长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1954年、1958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曾将鲁迅的小说《祝福》、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剧本,取得突出的成就。
主要作品有《夏衍电影剧作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选集》、《杂碎集》、《生活、题财、创作》、《懒寻旧梦录》等。 长期从话剧、电影剧本创作和电影理论研究,其作品反映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风格简洁、深沉,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奖状。
第3个回答  2007-05-04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3-12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
相似回答